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年年春色為誰來,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目的地——定州安喜縣;在族叔岑揞這裡,岑參度過了夏天,入秋以後才開始南返。

在經過黃河南岸的時候,他望著北岸,給妻子寫一首詩: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波上思羅襪,魚邊憶素書。月如眉已畫,雲似鬢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一水之隔,兩地相思。見月是妻子的眉,見雲是妻子的發。詩題為《夜過盤石,隔河望永樂,寄閨中,效齊梁體》,再明白不過。

岑參一路而行,一路寫詩,他或許見過最美的山河,最美的城郭,但他還是會在某個夜晚,想起自己所愛的人。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回到長安,岑參正好趕上王昌齡再次被貶,這次,他被貶為江寧丞。

岑參寫下《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中盡顯兩人真摯的友情,也充滿了岑參對王昌齡貶謫的同情:“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明時未得用,白首徒攻文。”“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

岑參在詩中鼓勵王昌齡,不必去計較一時榮辱得失。“潛虯且深蟠,黃鵠舉未晚”,與《周易》“潛龍勿用”一個意思,高才大器雖不得明君賞識,一時重用,也應當如葆真之潛龍、待舉之黃鵠,持續積蓄忍耐,等待時機,終有一日青雲直上,鴻圖再展。

岑參也在詩中勸慰王昌齡,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保重身體,“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字裡行間滿是朋友間真切的掛念和殷切的祝福。

王昌齡看到岑參這樣飽含深情的書信之後,失落的心情有了溫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秋,岑參由匡城(今河南睢縣)至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次年春,遊梁園。

梁園始建於西漢,西漢梁國都城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梁園是梁孝王劉武營造的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史記》“築東苑,方三百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平臺三十里。”《水經注疏》曰“築城三十里”。梁苑集離宮、亭臺、山水、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陵園為一體,是供帝王遊獵、出獵、娛樂等多功能的苑囿。

梁園是以鄒陽、嚴忌、枚乘、司馬相如、公孫詭、羊勝等為代表的西漢梁園文學主陣地。後世謝惠連、李白、杜甫、高適、王昌齡、岑參、李商隱、王勃、李賀、秦觀等都曾慕名前來梁園。李白更是居住長達十年之久不忍離開,《梁園吟》成為千古名詩。

在遊梁園的前後,岑參寫下兩首七言絕句《山房春事二首》。

“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

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

第一首詩寫的是濃郁的春光充天塞地,連山房書屋都被蜂蝶花木佔領,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此詩寫景細緻,語言樸素自然。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第二首詩寫梁園的春景,看似懷古,實為感時。前兩句從正面極寫園林之蕭條,後兩句透過庭樹春日發花寫絢爛的春景,從反面來加以襯托,表達了詩人的傷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首詩,後人襲用者多,卻沒有岑參的意境,實為絕調。

岑參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十五隱於嵩陽,二十獻書闕下,二十五遊河朔。

青少年時代的痛苦磨礪,讓岑參有了異於常人的感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