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章 揚旗拂崑崙,伐鼓震蒲昌,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節度使的蓋嘉運指揮唐軍再一次大勝突騎施,突騎施新可汗吐火仙、黑姓可汗爾微都被唐軍擒獲。
唐軍經此一戰,威震西陲。同年九月,原隸屬於突騎施汗國的西域處木昆、鼠尼施、弓月等部皆率眾內附,仍請徙於安西都護府境內。至此,西域地區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大唐在邊塞的這些輝煌戰績,岑參只在書面裡感受到,如今,能夠親身經歷並且有機會建功立業,岑參充滿了期待。
但這只是岑參的一廂情願。高仙芝好像並沒有把這個千里迢迢來投奔他的天才詩人當回事。他的幕府中早已人才濟濟,何況當時已經有個節度判官封常青伺候在鞍前馬後。不要說給高仙芝寫講話、出謀略,就連隨他征戰的機會,都輪不到岑參。
“沙上見日出,沙上見日沒。悔向萬里來,功名是何物!”、“窮荒絕漠鳥不飛,萬磧千山夢猶懶”。那時,無所事事的岑參也就只能寫寫這樣的詩來表達極度失落的心情。
天寶八載(749年)十一月,岑參隨高仙芝到安西后沒多久,吐火羅(在今阿富汗北部)葉護失裡伽羅上表唐廷說,朅師國(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爾)王親附吐蕃,受小勃律鎮軍困苦,運糧受阻,欲發兵擊破朅師國,請求唐朝調發安西兵助戰。
天寶九載(750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軍,擊破親附吐蕃的朅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隨後,高仙芝以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征討石國。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擄走石國國王及其部眾,格殺老人與小孩,搜取財物。
天寶十載(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石國國王及其部眾獻於玄宗,高仙芝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石國國王被斬首。此時,高仙芝達到了征戰生涯的最高峰。
石國王子僥倖逃脫,向已經是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阿拉伯帝國求救。
高仙芝先發制人,主動進攻黑衣大食。天寶十載(751年)七月至八月,高仙芝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里,到達怛羅斯城下。
怛羅斯是石國的第二大據點,石國常分兵以鎮之。距離怛羅斯城不遠的撒馬爾罕,早已是大食兵聚集的據點。
黑衣大食正準備對安西四鎮的攻擊,接到高仙芝進攻的訊息之後,立即組織了十餘萬大軍趕往怛羅斯城,雙方展開了決戰。
高仙芝軍隊由數千唐軍與二萬多葛邏祿軍、拔漢那軍組成,與黑衣大食、石國等中亞聯軍交戰五天,打成平手,雙方都鼓衰力竭。
戰爭發生時,岑參身在甘肅武威,等著高仙芝的軍隊像以往一樣凱旋歸來。
岑參在送僚友、判官劉單赴軍前作送別詩,兼呈高仙芝,即《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
“熱海亙鐵門,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夫子佐戎幕,其鋒利如霜。中歲學兵符,不能守文章。功業須及時,立身有行藏。男兒感忠義,萬里忘越鄉。孟夏邊候遲,胡國草木長。馬疾過飛鳥,天窮超夕陽。都護新出師,五月發軍裝。甲兵二百萬,錯落黃金光。揚旗拂崑崙,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軍,天威臨大荒。西望雲似蛇,戎夷知喪亡。渾驅大宛馬,系取樓蘭王。曾到交河城,風土斷人腸。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赤亭多飄風,鼓怒不可當。有時無人行,沙石亂飄揚。夜靜天蕭條,鬼哭夾道傍。地上多髑髏,皆是古戰場。置酒高館夕,邊城月蒼蒼。軍中宰肥牛,堂上羅羽觴。紅淚金燭盤,嬌歌豔新妝。望君仰青冥,短翮難可翔。蒼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此詩共五十句,是一篇規模較大的五言古詩,它多方面地展示了邊塞征戰生活的生動畫面,充滿豪邁慷慨的情調。全詩既氣勢流貫又舒緩有致,音節鏗鏘如堅實的骨架,支撐於詩篇之中,使全詩如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