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章 雪上空留馬行處,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命李峴為扶風郡太守。扶風是長安西北門戶,地理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李峴上任後就開始羅致人才,他上表薦武就為兵曹掾。
大約一個月後,朝命即到達北庭治所。此時還是八月初秋時節,紛紛揚揚的大雪就已將西域籠罩得密不透風了。
岑參為好友武就遷升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也明白,自己再一次失去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唐制規定,接到朝命必須即刻動身,不得耽誤。岑參強顏歡笑,在中軍帳中為武就置酒送行。
觥籌交錯之間,胡琴聲、琵琶聲、羌笛聲交響於耳,至於奏的是什麼樂曲,岑參已無心去辨。因為,別人的歡歌,是自己的哀鳴。
國家有難,曾經的上司被陷害,自己無法建功立業,一腔熱血最終化為冰冷,同這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天氣。
藉著酒勁、藉著離愁、藉著失意,岑參寫下了最有名的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構,抑揚頓挫的韻律,準確、鮮明、生動地製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柔相同,急緩相濟,是一乎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全詩不斷變換著白雪畫面,化景為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奇的比喻更是千古絕唱,膾炙人口,稱得上神來之筆。
第二天清晨,岑參和武就營門話別,再多的話語也道不盡離愁。
岑參看著武就的坐騎逐漸消失在茫茫雪原,雪地上只留下深深淺淺的馬蹄印。
“自憐棄置天西頭”,在這大漠雪域,他就像一個天涯棄子。
那一年,岑參40歲。
胡天這場大雪,從初秋下到了第二年春天,厚重得就像岑參的心情。
在扶風那一邊,武就自從到了李峴麾下,成績斐然。據《武就碑》雲:“宣皇在岐,供待有勞,改永樂令,歷河中府戶曹。轂下求吏,轉萬年丞。建陵復土,推擇充奉,拜醴泉令。朝廷嘉其才,擢為殿中侍御史。”武就死後,被追贈禮部侍郎。
而這邊,岑參在安史之亂前寂寂無聞,在安史之亂後也久處下僚。
那個時候,老友杜甫從長安一路逃跑去追隨新皇肅宗,見到肅宗時已是“麻鞋見天子,衣袖漏兩肘”,讓皇帝大為感動,被封為左拾遺,潦倒半生似乎終於等來自己遲到但並未缺席的成功。
杜甫牽掛著遠在西域的岑參,深知他仍懷著建功報國、振興家業的理想,便極力向肅宗舉薦岑參:“識度清遠,議論雅正,佳名早立,時輩所仰。”
肅宗正欲招攬人才,讓岑參填補了右補闕的空缺。
至德二年(757年),岑參被任命為右補闕,回到長安,與杜甫兩人同仕於朝。
岑參任右補闕,屬中書省,居右署;杜甫任左拾遺,屬門下省。“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是天子的近臣,主要工作是負責記錄皇帝和國家大事。
當時,唐朝官軍已經收復長安,玄宗已經徹底成為了太上皇,肅宗也已掌握全國軍政大權,朝廷的平叛形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