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公元229年
梨大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章 公元229年,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梨大工,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229年十二月中旬。
月初,諸葛亮在給隴右方面安排好防務之後,便和姜維一同回到了成都向劉禪述職,當然其實蜀國的政務諸葛亮述不述職都無所謂,諸葛亮一年回來述職一次,這也是是對劉禪的尊重。
此外,畢竟益州本地的許多士族也對諸葛亮北伐的方針不太支援,在上次北伐前,便在暗地裡有許多反對的聲音,不過由於諸葛亮是託孤大臣,這些反對的聲音不敢在明面上出現。
而諸葛亮長期不在益州,他只留下了蔣琬,費禕,董允幾人(其實按歷史上來說郭攸之也應該在,不過郭攸之則是被高凡忽悠到了軍中,現在在給王平當參軍)。
因此從一方面來看,諸葛亮回來也是為了瞭解朝廷的情況,安撫後方,畢竟現在隴右大軍的糧草還要靠著益州和漢中兩地供應,因此諸葛亮也得時常回來瞭解朝廷大軍政局。
而在這一年,三國之間倒是沒有爆發大的戰事。
在魏國,自打上一年石亭之戰曹休的十萬魏軍被吳國伏擊後,魏國在淮南的軍隊便進入了防守狀態。在西北,隴右四郡的丟失導致魏國在關中囤積了大量的兵力。
魏國朝堂上也有人向曹叡提出反攻隴右的方案,可當曹叡想到張合五萬大軍攻擊高凡五千人馬駐守的街亭都拿不下時,頓時對反攻隴右沒了信心,倒不是說他沒兵,可是五萬人馬展不開的話和五千人馬區別也不大。
而之前曹真提出趁蜀軍攻伐金城武威時進攻隴右,曹叡才同意讓曹真試試,結果自然是無功而返。
於是曹叡在司馬懿,陳群為首的一眾大臣建議下,開始在關中和淮南大規模經營屯田,準備防止蜀國和吳國的進犯,畢竟魏國只是丟了涼州而已,涼州地廣人稀,和中原根本無法相比,對曹魏來說也不過是少了一個戰馬的來源。
而這年四月,孫權於武昌稱帝,孫權稱帝后,自然要開始忙國內的政務,新生的吳國也一時間沒有餘力進攻魏國。
不過稱帝時魏蜀兩國的態度,果然也如陸遜所料。曹叡特地選了兩百匹上好的戰馬遣使送往吳國,其實如果給過去曹操和曹丕時代,魏國不要說送戰馬,可能現在十幾萬大軍已經飲馬長江邊準備殺過江南了。
最不濟,也應該派十幾萬人去淮南嚇嚇孫權吧,哪像現在一樣窩囊的,好好的大魏吳王竟然和自己漢室正統禪讓的皇帝平級(雖然說這個“禪讓”也不出於自願)。
不過曹叡是個清醒人,他已經有一種感覺,就是如果關中守不住怎麼辦。雖然魏國少說也有至少四五十萬兵馬可用,可他是皇帝啊,他得考慮這些問題,如果將來蜀軍拿下關中,到那時如果向孫權許諾南北分治,也許才能遏制蜀國的兵鋒。
而孫權見到魏國使者,自然是高興的收下了二百匹戰馬,畢竟江東可是沒多少戰馬,這些馬正好拿來充實自己的衛隊。
而諸葛亮在得知孫權稱帝的訊息後,自然是派出鄧芝與孫權商議,而鄧芝在之前便多次與吳國外交,鄧芝向孫權傳達了諸葛亮的想法,便是蜀國不加以干涉。
而在孫權稱帝時,蜀國派出尚書令陳震正式前往東吳朝賀,並且定下了將來滅亡魏國後兩方在長江以北的勢力範圍,到那時以函谷關為界,以東歸吳國,以西歸蜀國。
不過這個方案是鄧芝之前在吳國和孫權商定的,當時有意思的一件事便是孫權和鄧芝商定好後,孫權問了鄧芝一句話:
“若是江山太平之後,你我兩國分治東西,這不是一件美事嘛。”
鄧芝則是回覆孫權說:“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到魏國滅亡那時,自然是做君主的廣佈仁德,做臣子的竭盡所能,做將軍的枕戈待旦,到那時才是戰爭的開始啊。”
孫權聽了,只是哈哈大笑,給鄧芝給了豐厚的賞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