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笨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阿翁舊聞,三國:從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大笨鳥,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柳氏好奇地問道。

對於自家良人救過校尉的英勇事蹟她並不感興趣,反而更想知道校尉是如何救夫的。

見長子和妻子都投來好奇的目光,魏勤略一思索,便將那段往事娓娓道來。

“孩他娘,可知家中購地之資從何處來?”魏勤對著良人問了一句。

魏柳氏愣了一下,當初買地時她確實很高興,但從未詢問過資金的來源。

魏安也一臉疑惑地看著父親,他從未聽父母提起過買地資金的來源。

三年前阿翁從幽州戍邊回鄉,從一名絕嗣的族人手中購買了十畝上田(大畝470平方米左右)。

因為上田田力肥沃,不需要休耕,中田則需要收兩季休一年,下田則收一季休兩年。

下田百姓不會去種,一般要養成熟田,至少成了中田才會精細耕種。

南陽上田一畝麥稻輪種收糧可達5-7石,非常高產,因此每畝值一萬兩千錢,十畝總共花費了十二萬錢。

魏安清楚地記得,當初在族長家簽訂地契時,父親拿出的竟是一枚枚刻著八兩的金餅。那一幕讓他震驚不已。

從小到大,自己可是第一次見到那麼多黃金。

當初自己不懂,自從經過夢裡的那些內容後,心知戍邊不可能得這麼多錢,哪怕阿翁作為校尉親衛。

更何況阿翁用來付錢的是金餅,金是貴金屬,普通民眾是不可能擁有的,這更是可疑。

肯定不是辛苦攢的。

“難道還是偷來搶來的不成。”魏安忽然想到,但隨即自己否定了。

阿翁為人正直,絕對不是白天為農,晚上為匪的人物。

雖然這樣的人在外村外鄉有不少。

“熹平六年,我隨夏校尉討鮮卑,軍隊潰敗,吾在亂軍中奮力搏殺逃亡,斬殺過一個鮮卑頭人,得了他的首級和旗幟。”魏勤緩緩說道。

熹平六年,也就是華國所稱的公元177年。

“徵鮮卑?”魏安記憶中迅速調出一場大戰。

“阿翁,這是個大敗仗啊。”魏安瞪大了眼睛說道,因為全大漢都知道這件事。

當時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諸將是彘群,使得大漢受奇恥大辱,令無數漢家精銳喪生草原。

而魏安知道的更多,查過資料,知道這場仗不光漢軍輜重丟完,軍隊主力都死傷八成,後檀石槐便連年入侵劫掠,大漢無法抵擋。

可見當時這場大敗對北地影響多大。

一個士卒要想在大敗仗中逃亡並存活下來,可是十分不易,哪怕作為夏育的親兵。

要知道一支軍隊被另一支軍隊擊潰,那麼這支軍隊的指揮系統基本上就會完全混亂,組織就散亂了。

人是社會性的,組織讓人產生安全感和同時給人勇氣。

而人一旦脫離組織,因為變得孤單,大部分人的勇氣就會消散,因為失去了依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