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笨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 縣城偶遇,三國:從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大笨鳥,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甚,買賣都不做了,不怕掌櫃的打你。”

“魏哥,非我怠慢,有大主顧上門,我奉命上茶。”

“哦,多大的主顧,前鋪買賣都不照看了。”魏驥一邊抓起米細看,一邊假裝漠不經心問道。

“一次幾百石的買賣,一年近千石,掌櫃的親自接待。”

...

魏安等眾人跟著魏順來到一片偏僻的宅院中,院中有著十來頭牲口,有牛、驢、竟然還有六匹馬。

叔公魏福正和一個掌櫃在商討價格。

聽了對方說話,魏安才知道這五匹馬是馬商從河套拉過來賣的挽馬。

還有一匹馬背上有馬鞍等馬具,這匹馬是他自己代步用的,看起來體格要更強壯一些。

挽馬加車架要價一匹九千錢,每匹馬價格略有波動,而代步這匹母馬要價一萬五千錢。

“魏兄,這幾匹馬皆是壯年,能拉動四百斤貨物,便是馱重,亦能馱百五十斤,是難得的好馬,這價,是一分也少不了。”

馬商伸出胖胖的手掌,不停的搖著。

“這每匹馬九千錢太高了,馬是直腸子,食量大排洩多,這養馬可費事啊,你看這牙口,這毛色,這蹄形都非上選,價高了,高了。”

牛,驢的價格都談妥了,就這五匹馬,魏福不停的找問題砍價。

馬和豬都屬於邊吃邊拉的代表。

馬的胃很小,食物在胃裡只停留十五分鐘就進入小腸,它胃又不能空。

若是胃空了,胃酸會攻擊胃粘膜的細胞,所以它的糞便裡有很多沒完全消化的植物莖葉。

(馬糞好燒的原因之一)。

羊在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會去找幹馬糞吃,嚼一嚼,權當啃乾草了。

“魏兄,這馬不說日行千里,你讓它吃飽喝足,日行百里可是等閒。”

商人不停的誇馬的各種好處,臉漲的通紅,說話時臉上的肥肉一抖一抖。

“高了,高了,牛拉的貨更多,慢是慢些,他穩當啊,再降降,再降降。”

...

牛車是運輸能力更強,壯牛拉貨能超過一千公斤,像家裡的大水二水能拉一千七八百斤。

但牛速度慢,有一句成語叫“安步當車”,牛拉貨差不多一小時三四公里。

如果換成馬,那就得用“駟馬難追”,在差不多能負擔的重量內,一小時能走超過八九公里。

若是魏家村到魏山村的地也像官道那麼平坦,馬保持飲食,體力充足,半日之內就能到達。

就是以現在的路況,一天走完單程也沒問題。

看兩人還在你來我往地談價,魏安忽然想到了馬的兩件神器,繞到馬身邊,觀察了一下,發現六匹馬都沒有蹄鐵。

後世記載馬蹄鐵最早是南宋期間從北方傳入中原,元朝建立後大力推廣。

有了馬蹄鐵,戰馬的馬蹄不易裂開,馬匹消耗品的屬性才產生了變化。

還有馬鐙。

馬鐙才是騎兵神器,有馬鐙,騎兵不再需要用腿夾緊馬腹,有借力的支撐點,更適合射箭和劈砍。

可以直接讓騎兵戰力達到巔峰。

魏安沒有在那匹代步馬身上看到馬鐙。

馬鐙沒有,繩套倒是有一個。

顯然,如今的馬鐙沒出來,這繩套應該是供上下馬用的。

有些東西若是沒人點破,隔著一層膜都發現不了,若是有人點破,便會覺得原來如此簡單。

這兩件東西,魏安認為馬蹄鐵利於漢,就弄出來後對遊牧民族的增強沒那麼大,可以適時的獻上去。

因為遊牧民族本來就馬多,往往都是一人幾馬。

而且在草原,無需釘馬蹄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