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高利潤破壞組織架構
大笨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高利潤破壞組織架構,三國:從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大笨鳥,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魏宗興高采烈的研究曲轅犁,走出門的魏安又給了自己幾巴掌,當初怎麼就沒好好研究一下怎麼做農具和製作肥料。
“綠肥,什麼苕子,什麼菁,還有漚肥怎麼漚來著,還有堆肥--廄肥堆制。”
魏安回去又跟魏宗說了一下關於肥料的事。
就說師父剛傳話了,說是天機,既然被魏安聽到部分,那是天意,但不能明說,只能讓魏氏自己勘破。
這樣,一句謊言便不用更多的謊言來圓,可以擺脫魏宗的詢問。
如此大事,族長不在,魏宗便匆匆帶著魏安去找族老去說這些事了。
隨後幾人商議了半天,因為魏安說的都太含糊,需要多次驗證並且勘破一些細節方能得知。
等魏安離去前,他們已經商定了制肥和制犁的分工。
七八個精於田事的族人商議如何漚肥、堆肥、選綠肥。
魏宗帶著族裡幾個略懂木匠活的全力研究犁。
魏安從族老家裡出來,又氣惱的給了自己幾巴掌,當初真是身在金山而不自知。
但凡多研究多記一些農事,如今也能幫得上大忙,光記那些歷史名人、戰役節點、玩無雙遊戲有個屁用,又不能當飯吃。
在夢中看過帖子,漢的每畝(666平米算)產量264斤(500克),到唐一代,每畝均產量就達到了驚人的334斤,增產了26%。
糧食增產自然是全方位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氣候、肥料、農具、種子的馴養最佳化。
氣候自不必說,唐時期就連吐蕃都異常強大,就因為全球氣候上升,青藏高原糧食增產,人口增多,否則成不了吐蕃帝國。
在唐之後,氣溫下降,高原地區最是敏感,後續青藏高原再也沒有出現如此強盛的帝國,不過這氣候是無法人為干涉的。
種子的最佳化也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
再說肥料,與漢相比,唐朝還增加了綠肥和堆肥。
這綠肥其實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開闢的無限再生肥料,魏氏如果把綠肥,漚肥,堆肥都弄出來,差不多也能抵消這方面的優勢。
最後說農具,曲轅犁後人給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它的出現是古代中國耕作農具成熟的標誌。
曲轅犁能釋放生產力,精耕細作和肥料大大提升地力,那增加的糧食就很可觀了。
如果能推廣全國,漢的大亂或許還能再推遲幾年。
或者減少流民,降低反叛的烈度,戰後百姓也能快點恢復人口,降低五胡亂華的機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