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章 歷史興亡(三),我要成為天下無敵,潭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混亂共生”的狀態,朝廷滅不了藩鎮,藩鎮想反朝廷也得不到支援,可能會遭到其他藩鎮的圍攻,於是處在一種“弱而不死”的狀態。
取代唐朝的是宋朝,宋朝吸取了唐朝教訓,趙匡胤自己就是宋州節度使,後來掌管禁軍,然後當了皇帝。武將出身的他對武將充滿了刻骨銘心的反感。
他吸取唐朝教訓,覺得壞就壞在了武人權力太大,再壞的文官都沒有武官危害大,於是各種抑制。
邊軍打仗,邊上都得有個文官給看著。甚至在很長時間裡,邊疆的作戰計劃是幾千公里之外京城文官們根據不咋準確的軍事地圖拍腦袋想出來的,然後要求邊將嚴格執行。這種情況下,宋朝打仗的戰績可想而知。
邊疆上轉入了全面的守勢。哪怕後來岳飛高歌猛進,也被十二道金牌給召了回去,因為皇上實在是沒法接受一個尾大不掉的軍頭。
在宋高宗的眼裡,岳飛和安祿山沒有任何差別,都出身草根,都戰功赫赫,也都得到了手底下士兵們的絕對忠誠,看著都對朝廷忠心耿耿但風險完全不可控(安祿山前期表現得極其忠誠,哪怕反了之後,唐玄宗依舊不相信),所以乾脆利索叫回來,找了個理由殺掉了,順便殺了岳飛兒子和主要將領。在他眼裡,自己主動平息了一場未遂的“安史之亂”。秦檜那句“莫須有”,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都要變成安祿山了,殺他還需要理由嗎?”
中國也就進入了“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狀態,之前的尚武時代徹底終結。
我以前看安史之亂那段歷史,總覺得可能還有補救的希望,後來越看越覺得確實不太行,有種宿命般的東西在作怪。
之後我慢慢琢磨出來,那種“宿命”其實就是財政,或者說就是錢,任何強大的朝代都不可避免走向衰敗,因為消耗太多,卻沒法弄到更多的錢,只能接受由盛轉衰的結局。這就是王朝的輪迴,也是歷史週期律。
所以安史之亂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安史之亂之所以爆發是朝廷沒錢了,唐朝由盛轉衰,也是因為財政出現了問題,朝廷沒錢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