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雪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百七十七 宿主,白茶傳說,綠雪芽,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鴻漸,你在讀什麼書?”鄒夫子走進來,笑眯眯問鴻漸。

鄒夫子真是個和藹可親的老頭,為什麼那些同窗卻說他不苟言笑,難以親近?

看著鄒夫子的笑臉,鴻漸面露不解。

鄒夫子卻說:“看你這神色,是讀書遇到疑問了嗎?”

“弟子正在讀《論語》。”鴻漸慌忙站起身。

鄒夫子在他跟前坐下,接過鴻漸手裡的《論語》說道:“學乃求知之途,而知乃行之資。論語中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你當銘記於心。汝等學子,當勤於讀書,更須勇於提問。凡遇不解之處,宜即尋師訪友,以求解答。

孔子還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讀書之時,若心生疑惑,即是學問之始。若因疑難而退縮,則如種樹無水,難期茁壯成長。反觀那些勤於發問者,如破土而出之苗,日積月累,必將根深葉茂。

昔有孟子,其母三遷,示以良鄰良伴之重要。故學亦然,師生互動,乃成就學業之關鍵。師者,引路之人也;學者,行路之人也。問則顯學之不足,答則補學之缺。故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書經載道,史記傳真。汝當以古為鑑,開卷有益,不必恥於上問。天資聰明者多,然勤學苦練者得真知。夫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問如撐篙,能使舟行穩且遠。

吾再引經據典,勸汝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不斷複習舊知,又能提出新疑,此乃學習之階梯。時有所學,或有所惑,皆為學問長進之機。勉之,勉之!孜孜以求,必有所獲。”

鄒夫子一番話,鴻漸只覺如醍醐灌頂,忙將季蘭沏的茶恭敬奉給鄒夫子。

“多謝夫子教誨,弟子謹記於心,無以為報。”

見鴻漸恭恭敬敬,鄒夫子心裡甚是欣慰,指著手裡的茶抿了口,道:“這茶不是你泡的,你若要報答為師,當親自為為師泡茶。”

於是,鴻漸跟著鄒夫子去了茶室。

鄒夫子的茶具,乃李太守相贈。

此物非金非玉,卻貴在情意。鄒夫子十分喜歡,每逢賓客至,必以此具沏茶待之。

“器無輕重,重在人情。”鄒夫子指著這套茶具對鴻漸說道。

“是,師父。”

於是,鴻漸就用這套李太守贈給鄒夫子的茶具為鄒夫子泡茶,這次泡的茶不再是竟陵茶,而是蒙頂山茶。

“當今聖人喜歡蒙頂山茶呢!所以蒙頂山茶成了貢茶,尋常人家輕易喝不到。”鄒夫子道,“這茶也是託了李太守的福才得到。”

鴻漸看著那茶,道:“師父,弟子以為,此茶既是貢茶,為聖人所喜,就不能簡單泡之。”

說著,鴻漸取出茶鐺,加入清泉,置於火爐之上。待水沸騰,煙霧繚繞,有如仙境。隨後,鴻漸取出茶臼,將茶葉細心研磨,使之成為細末。

鄒夫子只覺滿室茶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又見鴻漸將茶末傾入茶鐺中,用竹筷輕輕攪拌。片刻之後,茶湯色澤碧綠,香氣撲鼻。

鴻漸又取茶羅,將茶湯過濾,去除茶葉殘渣,使茶湯更加清澈透明。

此時,鴻漸取來茶碗,將茶湯倒入其中。茶湯在碗中旋轉,泛起層層漣漪,如同畫中風景。鴻漸端起茶碗,奉給鄒夫子:“師父,請品茶。”

鄒夫子接過鴻漸遞過來的茶碗,細細品味。那茶香入口,如甘露般甘甜,使人陶醉。

再看鴻漸,他繼續烹茶。

四周靜謐無聲,只有茶鐺中水聲潺潺,似乎在訴說著什麼。

鄒夫子看著眼前情景,不由道:“烹茶之道,不僅在於技藝和火候的掌握,更在於心境和情感的投入。若論學問,某是你的老師,若論茶道,孩子,你可為師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白茶傳說

綠雪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