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世盛世江山[嫡子身份]_274
南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許一世盛世江山[嫡子身份]_274,許一世盛世江山[嫡子身份],南枝,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還道,“這次餘杭城裡進了奸細,想燒燬炸掉造船廠和火器廠,可見海寇的用心。在別的地方再設幾個造船廠和火器廠,也是必須的,即使海寇在一地得逞,也不會讓損失過大。”
汪大人便道,“朝廷給的軍餉,哪裡夠用。”
季衡便說了以商養軍的事,趙致禮對季衡一向瞭解,故而季衡說出那番話來,趙致禮簡簡單單就接受了,但汪大人卻不,於是一聽就震驚了,汪大人雖然也屬於開埠派,但是他的心裡,依然是看不上商人的。
他祖籍福建,從小也是臨海長大,知道禁海之後,臨海的百姓不能出海生活困苦,而且容易被逼得去做海寇,所以他支援開埠,但和商人合作,他卻覺得這主意非常不好,季衡是異想天開,而且失了朝廷顏面。
他雖然不贊成,但是也沒有直接反對,只是搖搖頭,道,“這讓朝廷的顏面往哪裡擺。”
在這些士大夫的心裡,朝廷的顏面是十分重要的,且朝廷和百姓是先對立才統一的關係,朝廷管理著百姓,如放牧一群豬羊,朝廷要百姓養著,但是又高高在上,心裡看不上這一般百姓。
朝廷的顏面大於一切,定然是寧願加重稅,也不會願意用季衡的法子。
雖然季衡外在是一個標準的文人士大夫,內裡卻是以人為本的,只要能夠解決問題,朝廷的顏面在他的骨子裡並沒有那麼重要。
當然,他也知道朝廷顏面的重要性,但總歸沒有實際好處更讓他在意。
特別是看到季家村的慘狀之後,他一腔恨意和熱血壓在心底,不平了海患,他可能都沒法吐出這口慪在心裡的血來。
季衡看汪大人不是可以討論的物件,便也不多費口舌,只是又談論起軍隊建設來,如此兩人便談到了夜燈初上。
季衡還在總督府裡留了晚膳,這才走了。
汪大人忙於練兵打仗,季衡忙於戰爭後的善後,並且開始給皇帝寫那長達萬字的奏摺,到十一月下旬,朝廷對江南倭寇之亂的賞罰下來了,皇帝這次是賞罰分明,對汪秉直大人加了兵部侍郎銜,季衡加巡撫兩江閩浙,趙致禮升為陸軍浙江提督軍務總兵官,另外的將領也各有賞賜,那些戰死的,自然更是不讓白死,當然,出了錯的官員,也免不了或者被降職或者被革職,也有情節嚴重的直接流放,諸如興化知縣蕭至聖大人。除此,派了林琮林大人領了江蘇陸軍提督軍務總兵官之職,帶了五千人馬到江蘇,且朝廷還答應會在之後分批送一百萬兩軍餉給兩江和閩浙。
皇帝加季衡巡撫兩江閩浙,雖然季衡作為巡撫都御使,是在汪秉直之下,但是因為現又加了巡撫兩江,自然是起著協調閩浙和兩江軍務的作用了。
皇帝雖然處置了一批督戰不利的官員,但兩江總督陳煥之在戰爭中沒什麼作為卻只是受到了斥責,並無其他處罰,汪大人便知了皇帝的意圖,是要節制自己,且讓季衡在軍務上代替陳煥之的意思。
昭元十四年年底,季衡忙得腳不沾地,因為天氣冷,額頭上的傷也好得慢,在付揚到達餘杭時,他頭上的紗布還沒有拆。
付揚進巡撫府向季衡報道時,季衡在火器廠根本沒回來,季衡優待匠人,在火器研發生產上很捨得花錢,甚至經常親自前往督促,讓匠人自然心生感動,賣力做事,在這方面的成果自然也十分顯著,改進的弗朗機炮也有了一些進展,仿製品更是已經造出來了,而且季衡還在建議研發散彈炮。
季衡在傍晚才回府,府中管事候在門口迎接到他,道,“京中一等帶刀侍衛付大人到了,在府中等了大人您一下午。”
一等帶刀侍衛乃是正三品的官,又在皇帝身邊,都是皇帝十分信任的紅人,那是十分尊貴的,汪秉直這樣的外派一品大員見到,都不敢在這種人跟前託大,季衡想了想,姓付的,也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