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人口謎團,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谷禾,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就是說,在27年間2500多萬的人口減量中,有1335多萬人是在弘治時代的2年尾聲中消失的。

而要在2年時間裡完成1335多萬的劇烈人口減幅,即使不考慮人口出生也要有22%以上的人口死亡率才能辦到。

但這麼高的死亡率在自然狀態下基本不可能出現。

從弘治十七年(1504年)到正德元年(1506年)的2年間,乃至是從成化十五年(1479年)到正德元年(1506年)的27年間。

明朝既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災荒或疫病,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刑殺或戰爭。

這種情況下的人口發展趨勢表現為增長才是合理的,絕無可能出現大規模的縮減。

主要還是統計上有誤,把很多漏掉了。

嘉靖年間,生於官宦世家的大名士王世貞在寫《皇明奇事述》時,就將朝廷的戶口登記作為一大怪事寫了進去。

書中說“國家戶口登耗有絕不可信者”,並直言“有司之造冊,與戶科、戶部之稽查,皆僅兒戲耳”。

天啟、崇禎年間的茅元儀也曾憂憤地說:“天下戶口不入版籍,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

對於這種人口統計嚴重失實的情況,明朝官修的《大明會典》中也毫不諱言地說:

“國初核實天下戶口,具有定籍,令民各務所業。其後休養既久,生齒漸繁。

戶籍分合及流移附屬,並脫漏不報者多,其數乃減於舊”。

這麼一來,明代對於人口的官方統計就成了笑話。

明朝松江人何良俊在所寫的《四友齋叢說》中,對明朝的真實人口情況做了推斷。

他說“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

“(自嘉靖四十年以來)去農而蠶食於官府者五倍於前”,“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農”。

以明朝的戶籍統計重點和統計能力來看,官戶和農戶是構成官方人口統計數的絕對主力。

“去農”的人口基本上就遊離於官方統計之外了。

按照何良俊的這些說法,以《明實錄》所載正德以前弘治十七年的6015萬人口數來算,官戶人口數應是601.5萬。

那麼,在《明實錄》所載嘉靖四十年之後隆慶元年的6253萬人口數中。

官戶人口數就是3007.5萬人(即601.5的5倍),剩下的3245.5萬人基本是農戶人口。

再按“已六七分去農”的說法,這3245.5萬人應當只佔官戶以外總人口數的約35%,那麼官戶以外的總人口就大約是9272萬人。

這樣算來,隆慶元年(1567年)的明朝真實總人口就約為1.23億人。

與何良俊同時期的大才子徐渭寫過一篇《會稽縣誌諸論戶口論》。

文中提出了“今按於籍口六萬二千有奇,不丁不籍者奚啻三倍之”的觀點。

也就是說會稽縣的官方統計人口數只是真實人口數的四分之一。

如果把會稽縣情況擴大到全國範圍的話,那麼隆慶元年(1567年)的明朝真實總人口就達到了2.5億人之多。

而這也是朱祁鈺說錦衣衛彙報的來源。

所以從明朝當時人的說法來看,隱藏在官方統計之外的人口可能在9000萬到1億9000萬之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江湖無水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谷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