鑌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七章 未來歌神,電影大亨,鑌鐵,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邵氏電影公司地方很大,倘若你仔細瀏覽的話,恐怕一下午也看不過來。不過對於這裡的一草一木,邵大亨都熟悉的很,看見一棵松樹,就說這是他某年某月親手種植的,看見一個小亭,就說這是自己讓人某年某月修建的。總之,對於這裡的一切,他如數家珍,竟然沒有絲毫記不清的地方。
就這樣一邊走著,一邊說著,年邁的邵大亨彷彿又恢復了青春,只見他神清氣爽,竟無半點疲憊之意。.
走著走著,邵大亨就走到了三樓的放映室,這是他私人觀看電影樣片的地方,走進去,房間不是太大,一張小小的電影螢幕,周圍放滿了各種電影盤,一架擦得發亮的放映機,安靜地矗立在哪裡。邵大亨走過去,用手摸了摸放映機的機身,竟然沒有絲毫的灰塵。
邵大亨身後的六嬸方義華說:“你不在的時候,我就叮囑人勤打掃。”
邵大亨笑了,用笑容代表了一種認可和欣慰。
看著這片自己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邵大亨心中感慨萬千。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作為一名生意人,正所謂在商言商,在茲念茲,邵大亨每天都要在這裡看幾個小時的電影,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紀錄一天看9部影片。他投身電影60年,誰也沒法計算他一生看過多少影片。他不但看自己公司出品的影片,也看別人的影片作為借鑑。他看每一部影片都是認認真真從頭看到尾,瞪大眼睛注意銀幕上的每一個細節。據說有一次他正在看樣片。有人從新加坡打長途電話來報告他的大兒子被綁架了,他也只是問了一句:“有沒有受傷?能不能用錢解決?”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就掛了電話,繼續看他心愛的電影了!
邵大亨看電影當然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拍出賣座率高的電影,更好地娛樂人。邵大亨看電影,有一個精妙的“理論”,叫做“兩隻眼睛看電影”。邵大亨說:“在香港,我永遠用兩隻眼睛看一部電影。一隻是藝術家的眼睛。另一隻是商人的眼睛。”
電影既然是文化商品,追求賣座率是天經地義的;“賣座”就是要把電影拍得“好看”,這就是“商人的眼睛”或曰“商人的眼光”。有人說邵大亨的製片方針是“觀眾至上”,這便是從“商人的眼光”派生出來的。在香港,或者說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投入巨資拍一部電影或者排一部戲。或者出版一部書。只是為了評獎,為了媚上,或是為了文化政績,而根本不問是否賣座,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電影畢竟是附著於精神文化的藝術商品。古人說“言之無文,其行不遠”。如果一味的“觀眾至上”。一味的媚俗,甚至傷風敗俗,那麼也將最終為觀眾或市場拋棄。邵大亨很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於“商人的眼光”之外,還得加上一隻“藝術的眼睛”,或曰“藝術的眼光”。也就是說,他要邵氏拍的電影不但“叫座”,還要“叫好”。
這裡試舉一例。早在邵氏影城開業之初。為了打響第一炮,邵大亨親自挑選劇本。從幾十部劇本中最後選中了描寫貂蟬故事的《江山美人》,他要求把它拍成既有藝術水準又能賣座的古裝戲劇片。然而財務人員一做預算。便勸邵大亨放棄這部片子,因為至少要花100萬港幣!萬一拍得不成功邵氏公司就有癱瘓的可能。但邵大亨堅信自己的眼光,大膽起用年僅30歲的李翰祥擔任導演,《江山美人》果然一炮打響,創當時香港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並且囊括第五屆亞洲電影節五項大獎。據有人統計從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攝的影片,在歷屆亞洲電影節**得大小獎項46項,創下了中`國電影史上的高紀錄。
不錯就是在這裡,邵大亨書寫了一個又一個輝煌,讓邵氏稱霸香江,問鼎亞洲,讓香港東方好萊塢的美名傳遍天下。
可是現在呢,周圍的一切依舊,放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