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楚漢爭鼎,寂寞劍客,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武涉正在彭城遊說淮南王英布時,項莊卻來到了歙縣。
丹陽郡的歙縣山區,曾經的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已經被焚燬殆盡,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片片碧綠如茵的牧草草場,這裡便是楚國最大的軍馬場——歙縣軍馬場,馬場裡養殖了不下十萬頭蒙古矮腳馬,以及千餘匹阿拉伯混血馬。
為了引進阿拉伯馬,楚國可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為了支撐水師船隊下南洋,楚國很是耗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
在第一次下南洋失敗之後,楚國很快又打造出了一支由二十艘楚船組成的船隊,仍由戈勝率隊,偕四千銳士二下南洋,結果卻正好遇上南越兵變,這支船隊便成了運輸隊,往返於南越、江東之間,轉運了數萬楚國壯丁。
半年後,戈勝重整旗鼓第三次下南洋。
這一次,船隊甚至已經過了馬六甲海峽,然而不幸的是,船隊在印度洋上再次遭到了颶風的侵襲,滿載公輸紙、白酒、絲綢等貨物的四艘楚船觸礁沉沒,沒有了這些貨物,再去西洋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戈勝只好返航。
第四次下南洋時,船隊的楚船增加到了五十艘!
而且戈勝也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將貨物分開放置在各艘船上,這樣既便有一艘或者幾艘船隻沉沒,也不會影響大局。
這一次,戈勝的船隊終於抵達了天空之城——巴比倫。
此時的兩河流域正處於塞琉古(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大將)的統治之下,並且正遭到羅馬帝國跟安息帝國的東西夾擊,因而根本無暇招待東方來的客人,不過楚國人還是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阿拉伯馬、駱駝還有大量的黃金!
然而返回江東的路上,不少船員紛紛患上惡疾,相繼死去(其實是虐疾)。
繞過馬六甲海峽之後,四千水手已經死得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甚至連樓船將軍戈勝也患病暴卒了,一千人可駕馭不了五十艘楚船,幾個校尉一合計,便將健康的阿拉伯馬、駱駝以及所有的黃金集中到了二十艘楚船上,然後鑿沉了另外的三十艘楚船。
從馬六甲回江東的路上,又死了不少人。
等船隊返回丹徒港時,出發時的四千水手已經只剩不到六百人了,而且一個個全都皮包骨頭、瘦得不成人形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隨船抵達江東的數百匹阿拉伯馬以及數十頭駱駝卻是完好無損,幾萬斤黃金也是毫釐無損。
聽說戈勝也在中途暴卒,項莊大為悲慟,當即追贈戈勝為烏鄉侯,並由戈勝年僅九歲的長子戈布承襲了爵位。
所以說,為了得到阿拉伯馬,楚國可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的。
現如今,歙縣軍馬場裡的一千餘匹混血馬就是以阿拉伯馬為馬種,跟蒙古矮腳馬雜交改良而來的。
不過項莊畢竟是穿越眾,因此沒有重蹈冇漢武大帝的覆轍。
漢武帝將所有從大宛引進的汗血寶馬都用於配種,卻忽視了維繫汗血馬的血統基因,結果走上了一條引進、配種、改良、回交、直至消亡的不歸路,到最後,偌大的大漢帝國,竟然再找不出一匹純種的汗血寶馬。
所以,項莊並沒有將全部的阿拉伯馬用於配種,而是保留了一定的種群,以維繫阿拉伯馬的基因,只有維繫好了阿拉伯馬的基因庫,才會不斷有阿拉伯馬用於改良,歙縣軍馬場才能源源不斷地培育出優秀的混血馬。
不過從個頭上看,改良後的混血馬也不怎麼出眾。
事實上,從巴比倫引進的純種阿拉伯馬也只有六尺多的平均體高,只比蒙古馬的平均體高多出尺許,用來組建輕騎兵那是綽綽有餘,若是用來組建重灌騎兵,那就不行了,要想組建重灌騎兵,怎麼說也得是體高超過八尺的高頭大馬!
不過,正如蒙古馬中存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