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七路聯軍,楚漢爭鼎,寂寞劍客,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月後,吳中北郊築起了一座十丈高臺。
項莊在高臺上祭拜了天地先祖,然後又在世族族老孫叔貫的主持下舉行了了盛大的加冕儀式,正式繼承王位,成為西楚國的第二任國王。
遂即項莊便頒發了詔令,改西楚為大楚,以吳中為都城,改彰郡為丹陽郡,同時將會稽郡一分為二,北邊十三縣新設吳郡,南邊十五縣仍為會稽郡。
項莊頒發的第二道詔令,就是人事任免,委任項他為令尹,全面主持大楚政事,又委任項佗為上將軍,全面主持大楚軍事,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項莊能順利繼承承王位,跟項他與項佗的鼎力支援是分不開的,項莊當然要投桃報李。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一個高明的統帥,從來就不會把所有的好處都攬入自己懷中,你自己要吃肉,總得給別人口湯喝吧?要不人家會給你賣命?
項他、項佗對項莊的支援可以說是不遺餘力,而且兩人在江東的聲望也很高,如果項莊委任自己的親信擔任大楚的令尹、上將軍,則難免授人口實,更給人以任人唯親、鼠目寸光的惡劣印象,這種印象一旦形成,江東世族、士族就該離心離德了。
項莊頒發的第三道詔令,還是人事任免,委任叔孫貫為吳郡太守,屈懿為丹陽太守,伍起為會稽太守,同時又從故楚世族、江北士族、江東宗族之中挑選了一百多名青年才俊,分別擔任各縣的縣令長以及縣尉等職。
這道詔令又是政治妥協的徑果。
項細、項佗不是光桿司令,背後還有追隨、支援他們的世族以及士族,項莊要儘快穩定江東局勢,還得仰仗這些世族、士族以及原本支援項冠的江東宗族,而且治理地方可不是衝鋒陷陣項莊麾下的驕兵悍將還真幹不來這個。
政治妥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詔令一下,江東的局面立時為之一靖,不僅丹陽郡、吳郡的政局迅速走上了正軌,會稽郡那些原本叫囂著要替項冠復仇的宗族也立時偃旗息鼓爭相向項莊推薦起各自宗族的子弟來了。
說到底,這些宗族並不是項冠的家臣,在他們眼裡,確保本家宗族的利益才是首要的,他們喊著要替項冠復仇,不過是用來跟項莊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已,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想過要替項冠復仇,項莊選擇了妥協,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當然這樣的政治妥協不可能只有好處,也同樣存在弊端。
由叔孫貫、屈懿、伍起出任三大郡守,又從故楚世族、江北士族以及江東宗族中挑選青年才俊擔任各縣的縣令以及縣尉,難免會助長他們的勢力,從而在江東三郡形成盤根錯節的權力網從此之後,既便是項莊也很難輕易撼動這張大網。
不過,就眼下而言,項莊暫時還顧不上這些,當務之急是儘快平穩江東局勢,以免給敵對勢力以可趁之機,因為項莊很清楚,此前各方勢力之所以按兵不動,只是希望諸項能夠自相殘殺罷了,現在項莊繼了大位江東局面基本平定,他們也就該出手了。
項莊的擔心絕非多餘,至少劉邦從來沒有放鬆過對項莊的關注。
半個月前,劉邦已經率領大軍從上郡回到了隴西,漢軍跟匈奴人之間的較量最終以平局收場,呂臺在白于山口大破匈奴,斬首四千餘級、生擒匈奴左大當戶董木合,可冒頓的匈奴主力也在膚施附近大破灌嬰騎軍,斬首五千!
冒頓與劉邦在上郡對峙了大半個月,最終無功而返。
劉邦趁尊收編了灌嬰的兩千多殘騎並且按照出徵前的約定,將灌嬰貶成了騎都尉,呂臺則由長樂校尉晉升長樂將軍。
這天,劉邦照例起了個大早,正在後院練劍。
劉邦年輕時,在沛縣也是個響噹噹的好漢,身體底子還是相當不錯的,要不然樊噲、夏侯嬰他們也不會奉他為大哥,只是後來起兵後劉邦逐漸沉mi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