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將軍好凶猛,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釜頂峰乃是廬江縣南臨江大礬山的最高峰,雖說高僅一百五六十丈,與當世雄山峻嶺絕難比肩,但作為淮陽山南脈延伸到江畔的餘脈制高點,左右除了十數二十里方圓的低山丘壑外,更多是湖澤平江,猶顯高兀挺拔。
仲長卿與眾人陪同平燕宗王屠哥冒著凜冽的寒風登上釜頂峰,將南朝於十數里外南岸的步騎及水軍營寨部署,一目瞭然、盡收眼底。
徐懷節制南朝兵馬之後,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就將長江南岸包括銅鼓山、銅陵城、銅官山以及天井湖在內十數里方圓的土地,都變成重兵把守、連綿不絕的超大規模軍營。
除了宿衛禁軍外,在南朝遷都建鄴之後以宣城為路治的江南東路、以豫章為路治的江南西路,此時已總計有近三萬勤王兵馬集結到銅陵以及銅陵以西的秋浦等城,接受靖勝侯徐懷的節制——算上南朝從池州、宣州等地徵用來鋪路築寨的民夫,規模更為驚人。
而荊南、荊北勤王兵馬以及京襄軍嫡系精銳,也總計五萬餘人馬在北岸潛山、樅陽等城完成集結。
南朝兵馬在靖勝侯徐懷的主導下,戰略意圖此時已經非常清晰的呈現於他們的眼前了:
於東翼,徐懷使南朝樞密副使劉衍親自前往全椒督戰,集結左右驍勝軍及地方州軍兩萬多人馬,依託雞籠山等山嶺變得積極起來,意圖將他們在巢東的兵馬遏制在滁州以西。
除此之外,東翼蘇、澗、揚、泰等地近來也積極招募、操練水軍,頻頻以小股水軍出沒長江,襲擾他們進入長江下游遊弋的水師戰船,很顯然意圖將他們的水師遏制在滁州、當塗以西。
而在西翼更是由徐懷親自坐鎮。
看南朝兵馬在西翼的部署,仲長卿判斷南朝只待在秋浦與樅陽之間對長江完成封鎖,徐懷就會率宿衛禁軍渡江北上,與其東進的京襄嫡系兵馬進行會合,將對廬江縣外圍發起猛烈進攻。
想到這裡,仲長卿轉身朝北看去。
巍峨的淮陽山像巨大高聳的遮天屏障,橫亙於六七十里之外。
淮陽山南麓山嶺與長江之間形成長約四百里、寬約六七十里到百餘里不等的走廊地帶,因其土地肥沃、氣候溫潤,先民從數千年之前就在此孳息繁衍,黃梅、潛山、望江、太湖、懷寧、樅陽、桐城等城座落其間,廬江城就位於這一走廊地帶的最東端。
廬江城依山勢比大礬山還要略小的冶父山而建,而從冶父山東麓往東三十里,則是巢湖。
也就是說,廬江城既是淮陽山南麓平原的東門戶,同時也是巢湖平原的西門戶。
座落巢湖平原西南部的廬江城,僅是一座僅千餘方圓的小城,此時其北面、西面以及南面,都被連綿不絕的營寨與東面的冶父山團團包圍住,就像陷入在黑色風暴之中的孤島。
怯不黑統領步騎誘合肥守軍出城相戰,以摧枯拉
朽之勢將其擊退,同時又趁亂襲奪合肥城,可以說是將赤扈人突擊作戰的強勢發揮到巔峰。
之後合肥附近諸多城寨守軍或逃或降,都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唯巢縣、廬江、舒城三城守軍既沒有投降,也沒有棄城而逃。
當時兀赤已率渡江兵馬在建鄴城附近已經站住了腳,平燕宗王府諸將因為輕而易舉就擊潰建鄴水師以及殲滅合肥守軍,不禁聯想到當年攻陷汴梁城的情景,奢望再度創造當年的奇蹟,就沒有急於組織兵馬強攻廬江、舒城、巢城等城池,而是將南線有限的兵馬集中起來,攔截南朝隨時都有可能增援過來的援軍,為強攻建鄴爭取更長的時間,而不是將有限的兵力浪費在廬江等當時看上去並不太重要的城池之上。
這也是赤扈橫掃天下慣用的迂迴穿插戰術。
像當初兵分兩路南下中原,赤扈騎兵也是繞開太原、澤州等城短時間內難以攻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