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九章 殿試 五,嬌妻如雲,上山打老虎額,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心態相聯絡;即使是憂愁,也常常是一種淡淡的哀傷。但明月映照在無邊的皚皚積雪之上的景象,卻與柔和清潤、恬靜悠閒完全異趣。積雪的白,本就給人以寒凜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與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種清冷寒冽的青白色光彩,給人以高曠森寒的感受,整個高天厚地之間彷彿是一個冷光充溢、冰雪堆積的世界。這是一種典型的陰剛之美。這一句主要是從色感上寫歲暮之夜的凜寒高曠之象。
下一句則轉從聽覺感受方面寫歲暮之夜所聞。“朔風”之“勁”,透出了風勢之迅猛,風聲之淒厲與風威之寒冽,後一個“哀”字,不僅如聞朔風怒號的淒厲嗚咽之聲,而且透出了詩人的主觀感受。兩句分別從視、聽感受上寫出歲暮之夜的高曠、蕭瑟、寒凜、悽清,作為對冬夜的即景描寫,它確實是典型的“直尋”,完全是對眼前景直接而真切的感受。由於它捕捉到了冬夜典型的景物與境界,給人的印象便十分深刻。
最後一句更為經典,“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運,即一年四季的運轉。隨著時間的執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長留,人的年歲也迅速消逝。值此歲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無情的催逼。這兩句所抒發的歲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這種感慨並不流於低沉的哀吟,而是顯得勁健曠朗、沉鬱凝重。
作詩,講的是一個意味,單純的寫景是最簡單的,只需將繁華辭藻堆砌上去即可。以景抒情,才是詩詞的最佳表現方式,沈傲整篇詩中充滿了歲月催人的感傷,借喻冬夜,令人生出蕭索情懷。
至於行書,沈傲更為拿手,第一行採取的是董其昌的筆法,董其昌憑藉自己對古人書畫技法得失的深刻體會,攝取眾家之法,按自己的意運筆揮灑,融合變化,達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董其昌的行書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因而沈傲寫出第一行詩文,趙佶便不自覺的痴醉了,忍不住擊節叫好,心中將自己的行書與眼前這字型進行比對,頓覺這個字型比之自己的瘦金體更勝一籌。
第二行字,沈傲卻是筆風一轉,用的是蘇軾的小楷,蘇軾的楷書,平易流暢,豪放自如。不知多少後人進行臨摹過,可是在趙佶看來,唯有沈傲的手法最為精湛,見了此行書,便如見到蘇軾真跡,令人生出神往之心。
第三行採用的是黃庭堅奇崛瘦硬的筆風,筆走龍蛇之下,慨然擱筆。
“好,卿可為書試第一!”趙佶心中激盪,一時竟是恍神,說出了一句不該說的話;等他回過神來,發覺自己失言,咳嗽一聲,正色道:“沈貢生行書如鬼神,朕問你,這行書,你是從何處學來的?”
臨摹蘇軾和黃庭堅倒也罷了,臨摹的雖然極好,可畢竟還是偽作,可是那董其昌的字型是趙佶從所未見的,他心中已是認定這是沈傲自創的字型了,小小少年,能在行書之中別開生面,開闢一條前人未有的道路,趙佶如何能不驚奇?
沈傲只是抿嘴一笑,卻沒有立即回答趙佶。
趙佶心中不由地想,他既不答,那定是因為沒有老師教導了,自己揣摩領悟,莫非也能達到這般的境界嗎?心中驚駭莫名,陷入深思,隨即坐回御案,教人將書試的卷子收上來,逐一看過去,卻一直打不起精神,與沈傲的行書詩詞一比,這些答卷在趙佶眼中連糞土都不如,只是看到蔡倫的試卷時,忍不住帶著一絲說不清意味的笑意朝蔡倫望了一眼,隨即又草草掠過。
趙佶咳嗽一聲,左右四顧,生出無比的威嚴,正色道:“諸卿的詩書很好,退下去侯旨意吧。”他突然又道:“沈傲留下。”
一上午的殿試過去,朝臣、貢生們紛紛退出宮牆,各自用飯不提;這講武殿中,只留下趙佶、楊戩、沈傲三人。
趙佶與沈傲對視,二人各懷心事,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