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六章 武裝推行新政,帶兵逼士紳捐糧!,明朝大禍害,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幕僚回道。
“除了你們幾個人的賞銀外,其他的,都帶進京去走門路,你親自去!”
“你老爺我能不能再升為京裡,簡在帝心,成為變法的骨幹大臣,就得看這筆銀子花得值不值。”
吳興聽後吩咐道。
“是!”
書院告竣後,吳興再次宴請士紳們玩樂。
而士紳們也樂意相陪,且爭相奉承吳興,甚至已有士紳表示要請吳興入本地賢良祠,也有說要將吳興列入本縣地方誌賢良父母官的名單中。
士紳們這樣做自然也是投桃報李,畢竟吳興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讓他們發了財,還趁此機會兼併了更多田地。
吳興對此也很是高興,且在接下來,只和士紳們遊山玩水,瞻仰各處名勝古蹟,唯獨對永城縣增加的流民視而不見,對永城縣更多百姓因為修書院一事而破產的現象視而不見。
但偏偏,眼下正處於小冰河氣候時期,水旱災害本就頻繁發生。
而吳興運氣就不好,在他來後沒多久,永城就發生了嚴重的夏旱,連續幾月沒下雨,大量農作物枯萎而死。
乾旱也關係士紳地主們自己的利益,所以,士紳地主們也就還是希望吳興解決此事,便向吳興反映了乾旱嚴重的事。
因為事關士紳們的利益,吳興也不能無視,便也憂心忡忡的起來,問計於諸士紳:“諸位覺得當如何是好。”
“老父母,以晚生愚見,當修水利,引大河大湖之水入水渠,進而解決旱情!”
桂光祖這時建議道。
士紳們見又一個發財的機會,也都紛紛贊成。
吳興自然也沒拒絕,畢竟這對於他而言,既能撈錢,還能撈一個善修水利的美名。
於是,吳興便再次攤派全縣百姓捐錢修水渠,最終因此撈得上萬兩銀子。
士紳們也撈了不少。
而水渠倒也的確修好,許多士紳的良田也都得到了灌既。
也因此,士紳們紛紛稱讚吳興善治旱情,尤善水利。
只是百姓們很慘,在又被強徵一次後,不少百姓已經開始從賣田賣地變成了賣兒鬻女。
連吳興的幕僚師爺也不得不開始勸吳興:“老爺,這地兒的老百姓已經窮的叮噹響,油水快榨乾了,得趕緊抽身離開這兒,不然就離不開了!”
吳興也很是贊同的點頭,且道:“還不是怪這些士紳,真是貪婪啊,明明這麼嚴重的旱情,竟還要逼著本官興修水利!”
“老爺說的是,但若凡是不應著他們,也沒辦法得到他們的好話呀。反正苦的是百姓而已。老爺現在只需儘早離開這裡就好,以免有刁民被逼得造反,到時候我們就沒那麼好抽身了。”
吳興的幕僚說道。
而吳興聽後便吩咐道:“那你趕緊進京繼續活動,想辦法讓老爺我儘快調離這裡。不要怕多花銀子!”
“是!”
……
永城和睢州不遠,在永城發生嚴重旱情時,睢州也發生著嚴重的旱情。
不過,睢州的父母官即夏允彝則沒有找士紳想辦法。
何況他已經和當地士紳互為仇敵。
所以,夏允彝只能和自己的左官屬吏們商討辦法。
而夏允彝等商討的辦法也還是疏浚水渠,引水灌既。
“旱情太大,庫裡的存糧因為前段時間資助本縣貧民墾荒恢復生產,已經嚴重不足,要想以工代賑,得找士紳捐糧。”
夏允彝對陳子龍等左官說道。
陳子龍回道:“恐士紳們不會答應。”
“不答應也得答應!我們的農兵不是吃素的!”
“而且,現在雖然推行了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