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兩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老於筆記,浮庸行道難,二兩鹽,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浮洲市西北方向,沙河水面寬闊縱深。
於鐵成和劉庸沿著河岸小路來到沙河渡口處,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河面上水霧繚繞,隱隱約約看到幾隻漁船,漁船上還有三三兩兩的人伸展魚竿,傳來談笑的聲音。
兩人並沒有攜帶雨傘,靜靜地等待著對岸拉渡的客船。這裡的水面太寬,叫喊聲傳不到對岸,只能等客船看到他們過來拉渡,或者有人從對岸過河。
他們站在雨中,於鐵城舉目四顧,看著江上雨中垂釣的人,對劉庸說:“你可聽過《三國演義》裡的主題曲嗎?”
劉庸點了點頭,回道:“你是說那首《臨江仙》。”
“你能吟誦?”於鐵城臉上顯出一絲笑容。
劉庸搖頭,說:“我只記得幾句,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於鐵城看著眼前情景,感慨道:“你看這首詞多麼應景,當年明朝劉慎為宦官所害發配雲南,也是在細雨濛濛的江邊,望著談笑的船上漁翁,寫下了這首經世之作。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啊!”
劉庸欽佩讚道:“還是岳父學識淵博,我只記下了兩句,並不知道作者當時的意境。這麼看來,這個楊慎也不一般。”
於鐵城負手而立,微微仰頭,說道:“此人不凡,一生博覽群書也算自成一派,在歷史長河中卻也一般,正如他本人的詩一樣,塵世英雄易老,浮生蹤跡難同。也如他這首《臨江仙》的最後一句,古今多少英雄,都付笑談中!”
劉庸聽完忽然感覺,於鐵城是在寓意他自己,在獄中度過了這麼多年,他似乎對有些事看得開了。
於鐵城似乎察覺到劉庸的變化,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你生意的事情也不要放在心上,有時候失敗不一定是壞事,在我看來正是一種歷練。你能走出這一步,已經證明了老爺子沒有看走眼。
至於以後的路,還有很長。”
劉庸沒想到於鐵城會這樣說,心中感到寬慰不少。
這時,客船已經從河面駛來,撐船的是一個年歲已高的老太太,這老叟頭髮花白,但精神奕奕地對他們遠遠喊道:“你們爺倆怎麼也不帶把傘,都淋溼了吧!”
劉庸笑著回道:“出門沒下雨,忘記今天有雨了!”
等到了岸邊,老人趕忙招手,說:“快快上來吧!看看,衣服都溼透了!你們這是要去哪裡呀?”
兩人見這老太太如此熱情,臉上都露出笑容。
於鐵城說:“我老家是對岸桃李的,多年沒回去了,帶著我的女婿回去看看。”
老太“哦”了一聲,說:“我聽你們的口音就是很久沒回來過了!口音都變了!”
雨水敲打船簷的噼啪聲響徹四周,沉默了一會,於鐵城隨口問那老叟說:“你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還在這河上撐船?”
老太哀嘆道:“唉!我就是個苦命人呀!沒辦法!我兒子本來是幹工程蓋樓的掙了大錢,誰知道這小子不學好,不知什麼時候沾上了賭博,輸了精光,媳婦也不和他過了!如今,我老伴已經走不動了,兒子又不爭氣,我不幹怎麼辦呢!”
說到這裡,老太話鋒一轉,說道:“這也沒啥大不了的,政府看我們可憐給我派的差使,活又不重只當鍛鍊身體了!”
說著,船已到岸邊,兩人告別老太太,冒著細雨往前走去,路兩旁到處可見種植的桃樹,桃李村也是因本地的蜜桃甜嫩多汁而得名,村子裡大姓為李。
他們沿著新修的水泥路進入村子,因為下雨的原因路上也碰不到什麼人,一直走到一處破敗的院落外,他們方才停住了腳步。
河南的農村大多一樣,多楊柳樹環繞村莊小路,院子裡多桃李等果樹,於鐵城摸了摸口袋掏出一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