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節,檀郎,海青拿天鵝,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看是剿不清。”一人道,“自前朝大亂之後,江洋匪盜何曾斷過。且戰亂之時,各處諸侯,誰人帳下無幾個收編來的草寇。都是無利不起早,糾集些宵小之徒佔些地盤,有了官身便是官,無官身便是匪,呵呵……”
“此言甚是,靠官府,還不如靠民間義士。聽說荊州那邊今年鬧了蝗災,好些流民往豫州來了,唉……”
“說到土匪。”另一人道,“你二人可知夏侯衷?”
“夏侯衷?不就是那個號稱豫州第一匪首的?”
“正是。”
“據說他在豫西糾集了兩千餘人,官府數次圍剿皆不成,反被他打敗退連連。”
“哦?一個土匪,竟有這般能耐?”
“兩千餘人,”另一人嘆道,“豫西之民何辜!”
“豫西民人?”那人笑了笑,“豫西之民大多不恨夏侯衷。”
“怎講?”
“這便是有趣之處,”那人不緊不慢道,“你們可知,為何官府將夏侯衷視為豫匪首惡?”
“為何?”
“嘿嘿,因為夏侯衷素日從劫平民窮人,卻專去搶豪富貴胄。就在十日前,他把汝南王兒子的一處田莊劫了,將裡面的糧草都分給了蝗災的流民。”
“哦?”眾人聞言,皆笑起來。
此事我知道,就發生在我出來前不久。有一日桓瓖去淮陰侯府看望沈衝時,跟他說起過,還嘲笑汝南王子一點用的沒有,幾個土匪都打不過,就知道來朝廷裡哭。
“如此說來,這夏侯衷倒是個義匪。”
“行俠仗義的也不獨夏侯衷一家。你們可聽說過明光道?”
“知曉。我聽聞那些災患之地,都有明光道的人,每日開倉市粥,逃災的無人不知。”
“明光道?這名字甚耳熟,可就是那前朝……”
“噓!”
我正聽得津津有味,那人的話被突然打斷。
瞅去,只見那幾人皆面面相覷,方才說話的人神色哂然。
“些許閒話不說也罷,吃菜吃菜。”一人招呼道。
眾人皆心照不宣之色,亦各說起別的話語,繼續用食。
*****
如那幾個人所言,從豫州出來,一路上看到的荊州流民越來越多。
而不久之後,我們再次遇到了打劫。
那遇事之處並不偏僻,不遠處便有富戶的鄔堡,田舍儼然。
打劫的人也並非上次遇到的那樣,幾個人拿著刀憑藉地利襲擾行人,而是幾十上百的流民攔在路中不讓走,就算呂稷拿出刀來也無可奈何。
為首一箇中年人上前,向老張拱拱手,道:“這位豪傑,我等數日無米下鍋,豪傑若有錢有物,還請留下些為我等解困。”
我心裡嘆口氣。前面幾個推著小車挎著包袱的行人都不曾被為難,唯獨我們被攔了下來。早知道這般麻煩,我就不貪圖這桓府的馬車,自己到市中找一輛又破又土的驢車也好。
老張也拱手揖了揖,滿面笑容,卻是一口荊州話:“諸位豪傑,聽口音都是鄉人,今日得遇,實乃幸會。”
中年人愣了愣。
我也愣了愣,心想這老張果然深藏不露。
老張繼續道:“老丈親人在淮南病故,特向鄰人借來車馬,帶孫兒往前往探視。走得匆忙,未曾帶許多錢物,若眾鄉人不棄,倒是有幾斤米麵,贈與諸位,聊表心意。”
中年人露出狐疑之色,正待再開口,旁邊有人道:“既是鄉人,幾斤米麵也太小氣了些。我等有規矩,凡遇車馬,先敞開了看看,要什麼不要什麼,我等說了算。”
這話出來,人群中又有不少人附和起來,更是有幾人上前,想要往馬車上一探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