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望明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在古代行商這些年_82,在古代行商這些年,手帕望明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四郎。”村長笑呵呵地回頭。
這就是宋四郎?也太年輕了。白一城暗自驚訝。
宋菽也是來買木棉的,他早上就注意到了這攤子,一直忙活到現在才得空來看,幸好還沒賣完。
“頭家,十袋怎麼賣?”宋菽問。
他家也該置辦冬衣了,木棉比鴨絨鵝絨都實惠不少,而且還能做枕頭。他真是受夠了這裡的木枕,也用不慣蕎麥芯的,木棉枕倒是不錯,既軟和又有彈性,只是不知道可有銷路。
作者有話要說:
雙更合一,有沒有很粗長?
謝謝支援,麼麼噠~
第36章第三十六桶金
宋菽問完價,又想起他那幾個作坊包做每季的新衣裳,便又多要了一些買了二十袋,花去近一貫錢。
白一城叫來他兩個兄弟替宋菽搬木棉上門,“這是我五弟六弟,白一坊和白一巷。”他介紹道。
“可是那坊巷的坊巷?”宋菽奇道,用詩詞歌賦起名的很常見,可還沒聽說過用行政單位起名的。
“正是。”白一城扛起三個大布袋,跟著宋菽回家,“我大哥叫白一邦,三弟白一鄉、四弟白一村,還有七弟叫白一井。”
宋菽越聽越奇,這可真是好記的名字。
“你七弟為何是井?”他又問。
“因為沒有比巷子更小的了,本想叫白一宅,不知為何又成了一井。”白一城他這幾兄弟的名字,沒少被人打趣,他覺得挺好,這藉著名字的趣味跟主顧多說幾句,也是拉近關係的方法。
“有意思。”宋菽道,又指向前面的院子,“這前頭便是我家。”
白一城看了眼,很乾淨整潔的小院,三間夯土房與周圍的民居類似,果然如村長所說是個普通農戶。普通農戶出身,卻能做出這麼大產業,這令白一城更是佩服。
“聽說你還賣豆油和蠶絲被?我曾在悅行市見到炸油條的攤子,用的可是你家豆油?”白一城問。
“是啊。這附近賣炒菜的,油條的,蔥油餅的,凡事用到油的吃食,多半是我家豆油。”宋菽道,他說得比較謙虛,其實幾乎都是了。
“你這豆油怎麼賣?”白一城問。看今天這架勢,他們的木棉不出兩天便會售罄,之後返程的時候若能帶上些這裡的貨物,回去一賣,那又是一筆進項啊。
“我這兒批發價,四十文一罈。”宋菽說。
白一城的表情,和當初聽到這價錢的汪掌櫃如出一轍,驚呆了。比起那天價的麻油和豬油,這豆油簡直賤得不值一提。
其實,也有人跟宋菽提起過,他這豆油賣得再貴些也使得。宋菽也知道,就算價錢漲到麻油的五成乃至七八成,他的豆油也一樣有銷路。可是那樣的話,食用油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這蔥油餅、油條、炒菜都會成為富戶貴族們的專利,那些靠它們營生的小販也將失去這一生計。少了進項,大夥兒便不願消費,如此惡性迴圈,如今的繁榮,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於饅頭、蠶絲被等也是同樣的道理。
提高單價,在壟斷的前提下,他固然能賺更多,但商業仍是一潭死水,並非長久之計。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貧富懸殊的社會,不是他想見到的,雖然他的一己之力很單薄,但也希望儘可能地為這裡帶來活力,讓家家戶戶都能吃得飽、穿得暖。
“四郎。”白一城突然停下,去掉姓氏地喊了他一聲。
宋菽莫名其妙,只好也停了下來。
“我這二十袋木棉不收你錢了,再加兩袋也使得,你教我那些用油的吃食吧,我從你這兒買了油回去也好做些營生。”白一城道,雖然這木棉不全是他家的,但只要跟老鄉們說清楚,這二十二袋從他家帶來的木棉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