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當歸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節,農家子科舉養家(種田),當歸矣,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玉成忽然眼前一亮:“我有辦法了!”
事到如今,這方子無論如何是留不住了,與其如此,不如拿出來搏一搏,儘量換取更大的利益。
甭管怎樣,也比坐以待斃強。
.
府衙花園裡,縣令譚思德正和幾個學堂的夫子說話,面前清茶嫋嫋,點心精緻。
下首的學子們就沒這麼悠閒了,他們分別來自長松、篤實和忘憂三個學堂,有童生也有秀才,都是各自學堂裡的佼佼者。三家學堂在清平縣不分上下,夫子們之間互相別苗頭,學子們也常常一言不合就“以文會友”。
適才譚縣令命他們以這次寧安鎮的蝗災為題,作詩也可,作文亦可,務必暢所欲言。這會兒每個人都繃足了勁兒冥思苦想,希望能拔得頭籌。
譚縣令已到知天命的年紀,此刻捋著鬍子看年輕人奮筆疾書,整個人都透著股平和的氣息。
他本不想舉辦什麼詩會,他自己就是進士及第,又在國子監養望多年,當了祭酒,才學不敢和顧儀相比,也是遠超一般人的。清平縣這麼個偏遠小縣城,連正經進士都沒有,哪裡有什麼詩文入得了他眼?
只是當今天子重視僧道一日勝過一日,從今年開始,居然要求各地官員每隔三日上交一篇文章,偏還沒個定性,今日頌佛,明日讚道的,直把譚縣令寫得叫苦不迭。
他就是因為在奏章中勸誡天子不要沉迷僧道才被貶出京當縣令的,現在鎮日裡寫這些阿堵文章,本就不多的頭髮更是稀疏,這才聽了顧儀的建議辦詩會,好歹洗洗眼睛。
只希望這批學子,不要讓他失望才好。
短香燃盡的時候,在場二十幾個學子都放下筆,將自己的詩文交給府中差役,任其掛到事先準備的彩繩上,供人閱覽。
這法子還是縣令大人提出的,在花園裡擇了兩棵樹,中間拴上彩色細繩,恰好能將所有人的詩作都掛出來。這種詩會也不糊名,每個人都能看到其他人寫的內容,最是有助於學子切磋,評判起來也不失公允。
“來來來,隨我一道看看本縣學子的佳平。”譚縣令招呼姍姍來遲的顧儀,親自引他上前。
一看清泉居士真的來了,長松學堂的陳夫子率先上前問好:“久聞清泉居士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陳兄此言差矣,當是百聞不如一見啊!” 忘憂學堂的劉夫子道,“居士風采,真如琉璃玉樹,使人見之忘憂。”
篤時學堂的張夫子暗罵兩人馬屁精,嘴上也不落人後,盛情邀請顧儀先看篤實學堂的學子作品,“這幾個生員素來仰慕顧大家,不如就以拙作拋磚引玉,呵呵呵。”
陳夫子和劉夫子相視一笑,一左一右夾著顧儀往另一邊走去。
張夫子:“……”
顧儀被簇擁在中間,和譚縣令走在一起,寬袍大袖,一派風流名士氣度。
他假做沒看見三家夫子的交鋒,笑吟吟看起了學子的詩文,不時點評兩句。
因時間不長,沒有學生作文,全是作詩,看起來也快。顧儀沒一會兒就看了一多半,和譚縣令對視一眼,心中都覺得不甚滿意。
這些詩作裡,有的憫農,感慨農戶一年辛苦化為烏有,有的怒蝗,痛斥蝗蟲非人哉,更多的是讚揚譚縣令愛民如子,寧安鎮也必能安寧。雖辭藻或華麗或清新,中心主旨卻無甚意趣,也不知是向來如此,還是到了縣令的詩會上緊張拘束。
正慢悠悠點評著,忽有一差役進來通報:“有人揭了榜,自稱有辦法緩解寧安鎮災情,請老大人定奪!”
譚縣令捋了捋:“可有說是什麼辦法?”
那差役道:“來人是縣裡興隆酒樓的東家趙崇及其好友顧玉成,自稱有辦法將黃豆做成美食,非常飽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