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節,踏天無痕,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這一幕,陳海心裡十分困惑。
明竅境的玄修,壽元也就在一百二十歲到一百五十歲之間,自燕州有史以來,還沒有哪位明竅境玄修能活過一百五十歲的極限。
因而對明竅境玄修而言,年紀一旦過了七八十歲,肉身氣血是會走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但在瀕死前,肉身不至於龍態龍鍾成這樣子啊?
唯有一種可能,就是眼前這顧老到七八十歲才開始修煉,當時的容顏已老,然後十數年苦修,再一步踏入明竅境,才會是這般的模樣。
七八十歲氣血都早已經衰竭,而內宦又都是經過閹割的假陽之人,七八十歲才開始修煉,竟然能修入明竅境,到底是怎樣的神功仙訣才能做到這一點?
又或者說有一種神功仙訣,與“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葵花寶典一般,只適合閹割之人修煉?
陳海心既驚且疑,發現他對燕州及贏氏皇族及燕然宮的瞭解還是太少了——贏氏皇族及諸多宗門,包括道禪院在內,能傳承數千年,自然有著他人所窺不破的底蘊在,更何況諸宗傳說神陵山裡還坐鎮著燕州唯一活過八百歲的陸地神仙級人物魏子牙神龍見首不見尾。
文勃源有要務在身,一時半會不能回來,陳海就坐在那裡與老態龍鍾的顧老閒談著,發現顧老看著修為不如文勃源,但博聞強記,學識極為驚人。
從天文地理、玄法修行、練丹鑄器、機關傀儡、宮室營造乃至排兵佈陣,說是幫文勃源打理這座府邸雜務的顧管事竟是無不通曉,而且就連出處也都記得一清二楚,彷彿是一部活著的百科全書。
要不是陳海融合了兩個世界的思維,常有他人難以企及的奇思妙想,談論機關傀儡、排兵佈陣之學,都非是顧管事的對手。
別人以為陳海在寫《練兵實錄》有所保留,但實際上除了研究最深的武道秘形確有相當部分的保留外,陳海將他這幾年來融合兩個世界的治軍思想所得,都如實抄錄下來。
要說在排兵佈陣上一定有所保留,那也是陳海此時治軍用兵都還遠談不上成熟,需要積累更多的學識才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此外,陳海為研究神機戰車,這段時間投入極大的精力研究機關傀儡,但除了他有一些極新穎、超越燕州世人的想法及精巧設計外,對機關傀儡術及法陣禁制本身的諸多研究,也才能算是剛剛踏入門檻。
所以在顧老面前,陳海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顧忌,等不來文勃源,也不便在院子裡隨意走動,就在陪同顧老飲茶,痛快淋漓的暢聊一番。
陳海清晨時就趕到文勃源府上,這一席話談下來,不知不覺間就閒聊了一天,等到文勃源趕回來,外面已經是星光滿天了。
文勃源身為宿衛軍中郎將,為京營三軍的主帥之一,身邊還是有十數名嫡系扈衛守護安全的。
這些人都是陳海此前在西園軍都沒有見過的,看年紀都是三十歲以下的青年內宦,身穿紫袍紫甲,身後都還揹著同式樣的靈劍,竟然都是明竅境的劍修,進退步伐及氣息極為相似的,陳海猜想他們遇敵時能組織極其強悍的劍陣禦敵。
陳海在潼北府也聽說帝君是在燕然宮一群內宦近臣的協助下,才重新修成道丹,但燕然宮裡突然冒出這麼多青年好手,他的心裡還是極其震驚。
除了十數內宦劍侍外,還有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宦官,陪同文勃源一起回來,大概是進院子就聽到陳海與顧老在議排兵佈陣之事,文勃源進門就哈哈笑道:“顧大哥隱逸蘭院多年,大概也是第一次棋逢對手,遇到能長聊如此之久的小友吧?”
“你們回來了。”顧老自己說是文府的管事,看到文勃源與另一位中年宦官走進來,卻也不起身相迎,只是微微頷首,就當是回過禮,看得出他在宮中的資歷極深,說是文府的管事,準確的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