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今有石油美元,古有蜀錦五銖,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會當錢囤積窖藏著。

以至於最初根本沒想到在紡織業上稍稍開點掛的李素,在深入瞭解民情後,硬生生是被自然經濟的強大反噬韌性給逼到這一步的。

……

雖然要在紡織業上,也搞“動力水力化大生產”,但李素一不會造珍妮紡紗機,二不會造織布機,最初還是走了不少彎路。

作為文科生,他只是對歷史很熟,所以知道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機器,但是怎麼造,他完全沒頭緒。

他記得,珍妮機出現之前,18世紀西方就有“水力紡紗機”,而東方在這一點上其實比西方還進步,早在元朝的時候,江南地區就造出了水力大紗機,也就是黃道婆那時候。元末明初“松江棉布”的快速崛起,也跟江南的水力大紗機有關。

(注:元朝成書的《蜀堰記》裡也有記載,元朝時成都的都江堰地區已經有水力紡車,但不是紡棉紗的,而是麻紗,因為川中不產棉花。而且都江堰產區是水力紡車最穩定普及的地方,因為只有這兒無論什麼天氣、季節、一年四季水流水力輸出非常穩定)

水力紡紗機要想比人力紡紗效率高,基本原理就是增加紗錠的數量,讓一個動力機可以同時拖動好多紗錠同時並聯紡紗。阿克萊特的早期水利機是拖4組紗錠,珍妮機一開始就拖8組,元朝王禎的水力大紡車是32組。

漢朝沒有廣泛種植棉花,也不用棉布,所以等效過來,思路應該是“一個動力機拖動多個並聯繅絲輪”。

動力機和傳動機構方面好辦,反正跟磨坊、鍛坊的水車是一樣的,就是最後拖並聯繅絲輪的時候廢了很多周折。

李素讓工匠們不斷試製,也只做到了並聯抽絲,可是試執行了才幾組繭,就變得手忙腳亂——繅絲比紡紗最麻煩的點在於一個蠶繭抽完了要重新接上一個新蠶繭的絲頭,然後再跟著滾抽絲剝繭,這道工序還是要女人手工完成的,不像棉花紡棉紗時可以直接把一大蓬棉纖維直接卷抽上去。

“難怪蒸汽繅絲機出現比蒸汽紡紗機晚了將近一個世紀,還是晚清的時候日本人才搞出來,果然有點費事。找來的女工連線蠶繭的絲頭都來不及,水車繅絲繅快了,不是斷線就是漏接。想停下來接絲,又要費事把整個水車的傳動脫鉤才能停車。”

關羽和諸葛瑾來的時候,李素就是被這個問題困擾許久,根本不知道怎麼解決。

當然了,除了繅絲之外,織錦方面李素也沒有搞定,就算繅絲加速了,未來肯定會面臨生絲供應過量、織工嚴重短缺。不過這些問題李素暫時還沒工夫想。

……

“吶,情況就是這樣,只要一斷絲頭,來不及接,就得水車整個脫鉤停車,才能把絲繼續繅下去,這個損耗太大了,我都懶得整了。”

李素擦擦汗,給諸葛瑾他們演示了一把水車繅絲的試執行,果然沒過久就斷了絲頭,女工手忙腳亂,很快連被絞到絲盤上的絲頭在哪兒都找不見了。

李素為了研發階段的保密,都還沒允許從民間隨隨便便找女工繅絲,這些女人還是富商甄家的婢女,在甄家就以針線紡織活兒靈巧著稱的。甄家如今有女兒在劉備、關羽身邊當妾,還有張飛的老婆,算是益州陣營的“外戚”。所以李素的官營工商業創新也不避著他們,反而從甄家借人。

不過,李素覺得非常不滿意的結果,在關羽看來卻已經滿意得不得了,他奇怪地問:“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女工來不及做,你多配幾個女工負責接蠶繭絲頭不就好了?

現在一個女工管八個絲輪,遇到幾個輪上的繭差不多同時抽完,當然來不及接了。你放兩個女工,每人管四個絲輪,或者配三個人,看哪兒快抽完有缺口就頂上去。”

李素想了想,搖搖頭:“那樣還是太低效了,好不容易花那麼大價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浙東匹夫

我在大明解鎖蟲族科技

腎摔

為了寶藏女孩,只能一統天下了

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