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援陳登。另一方面,李素當時平江東的部隊絕對人數規模並不大,也就十幾萬人,是不可能同時跟曹操孫權的全部主力決戰的。
李素只是仗著他的戰船絕對先進、長江防線曹操過不來,才能在江東這個區域性戰場上各個擊破先把周瑜、于禁這些滅了。
真要是李素主動分兵一部分渡江北上救廣陵、遇到曹軍陸軍主力尋求決戰,李素肯定是要崩潰的。所以哪怕時間來得及,李素也不可能去救援廣陵這塊孤懸江北的地盤。這事兒必須等跟曹軍決戰的全面準備做完後才能考慮。
於是,陳登支撐不下,只好帶了部分嫡系部隊和文武屬下,坐了一些廣陵郡僅有的堅固戰船,試圖南下尋求李素的庇護。當時李素在江南就有甘寧接應,所以陳登等人也安全南下了。
後來吳越之地徹底平定、尤其是現在都十二月了,建業攻城戰也已經結束,江東全部領土都落入了劉備陣營之手。為了建業攻城戰的勝利,劉備原本為黃忠準備的第二波升官也兌現了。
孫家的孫靜等人當然是都在破城時亂軍中戰死了,孫家人知道他們有背盟之罪,投降了也活不了。吳景和吳國太當初說過,被虞翻張紘勸說和平移交後,倒是跟陳登剛好走了“交換場地”,去了江北的廣陵隱居安置。
其他江東文官幕僚集團,除了對孫家特別死忠死硬的,基本上都投降了劉備,能寬容留用的劉備也都留用了。
畢竟,歷史上赤壁之戰前,張昭等人也都是一堆地勸孫權投降曹操的投降派。現在劉備如此勢大,還已經攻下了江東,這些文官也不會傻到給孫家陪葬。
江東文武,只有一群武將還是比較有骨氣的,程普黃蓋雖然都是戰敗受傷被俘,但只是削職為民,堅持不再為劉備打仗。
韓當如今還在動搖軟化的過程中,但也沒為劉備效力,于禁也只是降而不仕。
文官裡面,地位最高的張昭,都在張紘和虞翻的勸說下歸順了(張紘和虞翻是主動帶路,虞翻是王朗故吏,算“起義”,張紘算“主動投降”,張昭算“被俘後勸降”)
其餘級別更低的桓階、全柔、薛綜、嚴畯、張溫、駱統等就更不用說了,這些人全部投降,其中有些劉備還看不上呢,只是象徵性給點小官做。
孫家的文官幕僚,除了在江北的朱治朱然父子,還有老一輩的呂範,依然為孫權效力。肯從江東逃到江北繼續投奔故主的,居然只有一個歷史上赤壁之戰時主張堅持抵抗的闞澤,不辭辛勞偷偷找船渡去江北。
不過,這可能也跟闞澤出身貧寒、自學成才,並非名士,全靠孫家的拔擢才做官有關,所以不願忘恩負義。
江東文官大部分投降之後,李素跟劉備商量過地方上的人事應用,還聽取了揚州布政使顧雍的舉薦意見。
最後廣陵難逃的陳登被任命為丹陽太守,駐建業,算是得到了江東諸郡最高的待遇,防守最要害的南朝政治中心。
張紘為吳郡太守,算是獎勵他臨陣勸說吳景投降。
虞翻作為王朗故吏又是起義的,提拔一級,當會稽太守。
張昭在江東文官中原本級別最高,雖然來降方面不是最積極的,但是為了穩定人心,就讓他做揚州的觀察使,以示朝廷的開誠佈公、行政透明,不會給揚州派本地官員穿小鞋。
如此一來,顧雍的布政使,張昭名義上觀察他,兩人也算平級,但實際上張昭哪有膽子觀察顧雍,他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吉祥物,兩人的資歷和地位也差了很遠。
這些人安排完之後,李素也從江東投降謀士裡,選了一些能當幕僚從事的。
除了前述陳登的侄兒陳矯司職兵曹,還有江東的桓階抽調來當工曹。
最後還剩一個刑曹從事,需要找個擅長得罪人但又表面上公允的,李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