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再把這些郡併為新的交州,否則也會導致南越地區形成新的地方認同、分離傾向。
暫時可以只是幾個郡各自治理、然後上面設定一個類似於“南中都督府/庲降都督府”一樣的臨時性機構,先治理那麼十年二十年的,拖過一代人的時間。等形勢有所好轉、民族認同建立起來了,再把新的交州設定到那裡去,形成州級行政機構。
“沒有人肯去那麼偏遠的地方當太守啊,日南郡和九真郡還好,倒是當年那些宦官狗賊歪打正著做了點好事,把竇武陳蕃的後人流放到日南,現在正好讓他們兩家的後裔分別當日南、九真太守。
最遠的占城太守,莫非只能給這個剛剛跟著子龍子敬立了功的步騭?那麼年輕,原先連縣令都不是,按說以這次的嚮導和安撫夷務的功勞,最多也就是個內地的大縣縣令,居然能放到占城去當太守了……罷了,或許也只能如此。”
劉備覺得整合新領土的事兒千頭萬緒,李素給他的那兩道表章還是不夠用。
劉備從來沒有如此迫切地覺得自己需要一套可以形成制度的、消化對外擴張新領地的辦法。
這不僅是交州這邊要用,很快幷州北部的關外地區也會用到——雲長已經帶著孔明北伐呂布了,太原郡的問題還好說,可呂布後續必然會突圍逃出關外。
等關羽追到盛樂(大同),追到其他關外草原,要建立大漢對草原的新統治秩序呢?
雖然這個問題看似無解,只能是按照舊制度照章辦理,但劉備對李素有信心,他總覺得哪怕前人沒解決過的問題,問李素應該會有辦法。
“趁著雲長出兵,朕還是帶點兵馬,巡視東都一趟吧,跟伯雅好好商量,也便於更好地支援雲長和伯雅,對袁紹、曹操施壓。”
劉備想來想去,覺得留在長安跟李素寫信還是不解決問題,不如趁機東巡故都一次。時間不用太久,可以冬天寒冷下來之前回長安。
而且雒陽光復了大半年了,李素在那兒搞建設整頓也半年了,應該破爛老舊的地方都整治好了。劉備去還於舊都看一看也沒什麼不對。
五月二十一日,這天的朝會上,劉備把其他大部分可以解決的關於南方問題的討論,都給出了朝議決策。
同時宣佈他希望東巡東都,這不算御駕親征,只是給司空和大將軍提供更好的支援,威懾關東偽朝,希望朝臣就這事兒進行討論。
朝臣一開始還是反對的聲音比較大的,主要就是皇帝非必要還是別親自出巡。雖然亂世皇帝出巡的理由充分些,但今年並不是對袁紹發動總攻的年份。
隨後,劉備又隱晦地丟擲了他的問題,說是希望跟司空討論一下“如何歸化蠻夷,在新擴張的領土上更好的建立羈縻統治,兵逐步漢化”,而且他要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臨時措施,是希望形成制度建設。
朝臣大部分都面面相覷,智如荀攸、法正,也暫時想不到什麼長遠之計。當然他倆表現還是比其他大臣好,多少能給點修修補補的意見。
另外作為司徒的荀攸,倒是安撫西涼羌人頗有心得,把那些道理跟劉備老生常談了一番,算是有一定製度意義,但太靠自覺了,屬於溫補涼藥,治不了大病。
因為大家表現都不行,劉備堅持要東巡,跟李素商量大計,大家的反對才稍稍小了一些。
不過,沒想到,就在又拖了五天,劉備做好出巡準備時,之前幾個月都沒來上朝的太傅蔡邕,忽然來求見了。
劉備登基的時候,蔡邕就六十六歲了,如今更是六十九歲了,所以不上朝是正常的,劉備也一直當他是吉祥物。
聽說蔡邕來了,劉備還很驚訝,覺得他不該阻撓自己東巡才對:“太傅何以至此?莫非是勸阻朕與令婿商議大計?”
蔡邕拄著柺杖說:“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