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2章 沮授的最後一次挽救嘗試,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既是如此,‘王平被調走、關羽兵力空虛’這個特點,許子遠為何不深入發掘利用呢?關羽屯河內,原先的後勤糧道,主要依賴汾水水運,自臨汾、侯馬轉入沁水水運。
而沁水糧道保障之關鍵,便是上黨空倉嶺以西的端氏、蠖澤二縣。此二地去年冬天張遼試圖奪取,確實曾遭慘敗,損兵折將。
但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慘敗,正是因為王平、張任二人聯手,王平擅把太行險道,張任擅守城池。張遼兵馬雖眾,翻越太行餘脈空倉嶺奔襲,受挫也是應有之意。
可如今我軍大軍光復河內大部,軹關、箕關、石門三陘有重兵壓境,怕是張任的防守重心,也得從端氏前移到石門,援護關羽合力死守、步步為營。
我軍若是將計就計,把目前的主力大軍,只留十萬人在河內,其餘由丹水轉而往北機動、走上黨攻河東北路的路線,分進合擊。
具體路線的選取上,再故意走張遼去年冬天失敗過一次的那條進攻路線,將計就計、利用敵軍的麻痺大意疏於提防。
只要沒有王平阻撓,張遼等將軍必然得手,把沁水航道在太行群山之中的幾處險谷掐斷,關羽縱然從野王和沁水撤到了石門,還是不免全軍覆沒。
野王縣突圍的關羽嫡系精銳有兩萬人,沁水縣之前也有一萬,加上石門陘固有守軍五千,端氏、蠖澤等地守軍也各有數千。
張遼這次要是能得手,我們還是可以把關羽最嫡系的主力至少四萬人,圍困至死。而且圍困的位置,比在野王城裡圍困更為有利。
因為野王還有大量存糧可以相持,我們要全滅關羽還得打攻堅戰消耗人命。但太行山谷裡可以屯糧的地方很少,關羽原先也不會在這些險要野外之地刻意多屯。
張遼從上黨進攻,張郃高覽麴義等將軍仍然從河內進攻,把關羽卡死在太行險谷內,都不用打,只要扼守首尾,等關羽自行餓死,或者逼著關羽試圖突圍。
到時候太行陘谷的險要之利,就轉而被採取守勢的我軍所掌握。縱然關羽兵士精銳,要殺光他四萬人,我們要付出的代價也會小得多,他計程車氣也撐不到全軍戰死,說不定連敗數場後就士卒逃散、軍心崩潰瓦解了。
最後,一旦張遼翻越空倉嶺掐斷沁水糧道、據險而守之後,還可以故意放出訊息,引誘之前在臨汾、絳邑死守不出的河東北路駐軍,因為救主心切而離開堅城、主動出擊試圖打通糧道、夾擊張遼、救回關羽。
到時候,太原呂布再從汾水上游順流而下、快速奔襲,直取臨汾,掐斷從臨汾出擊的劉備兵馬退回臨汾的後路,以鐵騎逡巡不讓敵軍一兵一卒返渡汾河,如此,則大事可成矣。”
辛毗這番話他是揣摩了好久的臺詞,還特地把沮授的意思重新組織了一下,顯得有條有理循序漸進,一時竟聽得袁紹一愣一愣的。
不得不說,辛毗這人很有那種後世大公司裡、平時不擅長做方案,但擅長拿著PPT去領導面前彙報的天賦。
計策明明是沮授的,創意也是沮授的,但沮授不愛拍馬屁,也不組織語言節奏考慮領導接受度。
辛毗溜鬚拍馬畫大餅一修飾、摻雜上袁紹愛聽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一包裝,感覺馬上就不一樣了。
袁紹拍大腿大喜:“佐治所言甚是!孤竟不知佐治也有如此王佐之才!孤統兵多年,竟無人教孤如何興高祖之利、除高祖之弊。
快,立刻召集眾將,孤要分兵!給張遼增兵,把文丑也分到北路,隨張遼翻越空倉嶺斷關羽歸路!河內留兵十萬,多出來的走上黨!分進合擊、同擒關羽!”
袁紹一高興,甚至連“張遼自己就算得手了,如果要長期在太行山沁水河谷裡堅守,張遼的糧道該如何保障”這種問題,都暫時忘了去質疑。
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