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5章 于禁:這個劇本怎麼和程普的下場那麼相似?,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于禁在句容縣撤往京口縣的半路上等待慢性死亡而不自知的同時,
周瑜帶著昏迷的韓當,以及合兵後一萬八千多將士,總算是輾轉撤到了烏程。
到了烏程之後,周瑜也不敢停歇,眼看去吳縣的路被堵了,他一咬牙從烏程以東的江南運河南段,繼續往南去往餘杭。
如前所述,江南運河並不是隋煬帝楊廣的時候才開始修的,其實戰國時期就有了,江南本就水網縱橫,把原有的小河連通一下就能走,修造成本並不太高。
江南運河南半段的河道,北端起點位於烏程縣與吳縣的吳江(今蘇州吳江)之間,往南沿著江南水網分叉,有通往餘杭縣的,也有通往嘉興縣的。
只不過樓船級別的大船去不了,周瑜只能是放棄在烏程。後世楊廣那時候,只是重新疏浚深挖、拓寬河道。改造過之後,才能大到連楊廣的龍舟都能透過。
撤到餘杭縣之後,再想直接過錢塘江去會稽郡郡治山陰縣,卻是不可能了。主要是因為古運河一直沒有打通連線錢塘江的最後幾里路——
古代並沒有船閘技術,沒法對抗不同水系之間的天然水位落差,所以運河其實是分段的。到了落差大的地方,故意把運河掐斷不修通,需要人力和車馬把高低兩個河段的物資重新卸船裝船。
比如說了好多次的明朝時候的山東臨清,兩百萬人的大城市,就是為了解決京城的海河與南邊的黃河之間落差太大問題,由碼頭漕工養起來的城市。
同理,古江南河最南邊,因為浙江的潮汐漲落比較大,怕錢塘潮水漲潮時湧入運河、退潮時抽乾運河,所以早在越王勾踐時代,就沒敢讓運河直接打通浙江。在餘杭縣離浙江岸邊幾里路就斷了。
北邊運河來的船,要在餘杭運河盡頭的碼頭卸貨、車馬轉運到南邊幾里路外的浙江北岸碼頭,再裝上從會稽郡來的船。
這個運河口子,要一直到清末民國,船閘技術普及了,才在後世杭州三堡修了船閘,讓船可以直接從江南運河開進錢塘江。
這一地理特點,敵我雙方都是知道的,所以李素安排甘寧堵口的時候,只提防了周瑜兵敗之後走江南運河北段由毗陵入長江、或者是走松江入東海,卻沒防到周瑜走江南河南段到餘杭。
因為甘寧知道餘杭這邊通不到浙江,周瑜再想往南,得棄船。而周瑜要是把所有精銳戰艦都丟了,他光帶兩萬人過去還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建業城攻下、吳郡被勸降之後,會稽那地方根本不用打,李素可以傳檄而定,讓會稽本地大族裡應外合把周瑜綁了送來。不然李素還能趁機清洗一下江南的大族門閥。
周瑜也清楚這些,所以退到餘杭之後,他實在是捨不得再拋棄最後的戰船家底,他知道要是在餘杭縣另找民船分批渡江,去了會稽也是死。
那還不如在餘杭縣再觀望一下呢。
因為已經兩天一夜沒休息,八月初六入夜時分,周瑜是實在扛不住了,精神幾近崩潰。他麾下的將士們有些是白天在船上分批睡覺養傷,好歹精力還比他這個主帥好些。
前天那一戰,將領死傷也多,陳武死了,韓當重傷,其他小魚小蝦也有宋謙孫賁等死傷。周瑜身邊只剩之前毫無存在感的賈華、孫河,
以及一些級別低的文職謀士,或者是餘杭、烏程等地的本地官員,包括之前作為參軍跟他一切撤下來的丹陽郡都尉全柔,還有駐餘杭的會稽郡丞虞翻,此外再無人商量了。
周瑜心情鬱悶,讓虞翻給大軍供給了一些薄酒,召集文武稍微喝一點,商討後計。
周瑜酒入愁腸,商量道:“戰船無法入浙江,要是李素的軍隊追來,你們帶著將士們以民船渡江去會稽吧。要是真的不可敵,投降也就是了。
我跟伯符生死之交,屢戰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