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0章 雒陽八關取其五,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羽這次派諸葛亮回長安述職請功、順便請朝廷定奪下一步的戰略。

諸葛亮在做這事兒的過程中,卻是多長了個心眼:他怕後續的討論環節過於冗長,群意分歧難以決斷,耽誤了前方戰機。

所以,他在本人從野王前線回長安的同時,就請關羽同時派兵力和使者南下,把北線戰勝的訊息,第一時間通報給遠在一千五百里之外的李素,希望李素也能儘快做出反應,並且秘奏給劉備他的意見。

畢竟,諸葛亮已經太清楚,皇帝陛下對李師的信賴,有多嚴重。如果沒問過李素的意見,劉備估計都不習慣僅靠荀攸鍾繇諸葛亮的意見、直接拍板這種程度的大事兒了。

而且,諸葛亮估計,如今都九月中旬了,南線李素對孫權的最後一戰,估計都已經打出眉目了。只是路途遙遠,中間又有袁紹的地盤隔斷,訊息不通,所以河北戰場的劉備軍將領才不知道。

按照當時的交通條件現狀,李素哪怕九月初一就滅了孫權、關羽九月十五都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

這時候去跟李素通個氣,說不定李素在南方的軍隊騰出手來,正好打個配合。

關羽對於諸葛亮的這個要求,也是深以為然,覺得很合理,就不惜費時費力同時給李素快馬傳訊。

可別小看這個派出信使傳訊的動作,那成本也是非常昂貴的,不是僅僅派幾個精幹的勇士、一些快馬就行。

因為如果走老路的話,關羽的信送到李素那兒,至少也快九月底了,得先回長安繞一圈、然後走武關道到南陽宛城,再到南方荊、揚腹地。

那樣的話,還有什麼時效性?等於是諸葛亮都到了長安了,信才從長安往南送。

所以,諸葛亮建議關羽,趁著現在河內的野王、懷縣、溫縣、平皋等地都已經光復,立刻分兵從平皋南渡,去對面黃河南岸的雒陽以東門戶成皋。

同時從溫縣也分兵南渡,控制對岸的雒陽北側重要黃河渡口孟津、小平津。

如此一來,漢軍可以藉著河內光復的勢頭,把雒陽八關中北瀕黃河的三個關都奪取。

這些關隘渡口看似或險峻或要津,但那只是針對東西兩側來攻的敵人而言。而對於從北面南渡黃河的部隊來說,這三關就毫無防禦力可言了。

雒陽的部隊要防住北面來敵,只能是指望可以在野戰中就擊潰對方的重兵——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關東諸侯討董的初期,董卓在聽說河內太守王匡聽命於袁紹之後,立刻主動派出大軍北渡黃河把河內王匡幹掉。

因為董卓也知道,河內與雒陽之間無險可守,只有把王匡幹掉河內吞下,把防線前推到河內與冀州之間的汲縣輝縣(新鄉、衛輝)一帶,依託黑山(太行山)在黃河以北最窄的那個口子死守,才能穩固雒陽的防禦圈。

所以,河內、河東這些地方才是屬於司隸,而不能屬於外州。這些地方都是雒陽周邊的形勝之地、防禦圈重要一環。當河東河內都屬於敵人之後,雒陽的北面就是門戶洞開的狀態。

關羽在河內如今有七八萬部隊在圈地,他們從輝縣繼續往東推進冀州或許有難度,但是分兵三萬南渡黃河、佔據雒陽北側三關卻是難度不大。

少掉這三萬人之後,逃到冀州的袁紹主力依然不敢反撲反攻——

如果袁紹肯反攻,那關羽倒是省事兒了,說不定他做夢都會笑醒。不用自己再發動進攻戰役殲滅這二十多萬殘敵了,直接送上門來白給。

同時,袁紹留在雒陽防守的那點兵力,也不足以威脅過河之後的三萬關羽軍。

甚至關羽軍可以大模大樣繼續穿插南下,最西邊從小平津過河的那一萬人,可以囂張地直插函谷關背後,與弘農的劉備軍前後夾擊,徹底打通函谷關。

剩下兩萬人,也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