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5章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672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鞋上綁的稻草鬆了,一定要及時找軍需兵補充綁緊!”
“你以為讓你們能穿草鞋就穿草鞋行軍、實在不耐寒也得皮靴上裹草、是鬧著玩呢!剛才章曲長那個曲就有兩個士兵皮靴綁草掉了懶得補,摔死了!何不惜命耶!”
一支超過萬人的軍隊,在冬雪初霽、尚未融化的日子,踩著尚不至於溼滑、積得也不算深的白學,在三峽北岸邊緣的山區裡,堅定地行軍著。
雖然已經挑了個地儘量不滑的天氣,但因為士兵們總有麻痺懈怠的,也有極個別意外情況,所以超過千分之一的強行軍墜山傷亡率,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統帥這支人馬的將領也不是不體恤士兵,也不算心如鐵石,但他們知道這些代價必須忍受,行軍必須按計劃進度。哪怕一萬五千人摔死個二三十人,也不能減慢速度。
這支部隊,正是李素覺得戰機已到、南下迂迴派去長沙郡與甘寧會合的。為了確保儘量延緩被孫策周瑜發現的時間,所以部隊選擇的行軍路線也得適當調整,不得不走一些比較艱難的山路。
他們的出發地是當陽縣,目的地是宜都郡治以西的某個長江三峽北岸小渡口,行軍距離不過一百二十里。
但因為要避免在山上過夜,所以部隊必須選擇強行軍。在前一天天剛亮的時候,到達當陽縣西南二十多里的荊山與三峽北岸群山交界處(三峽以北的山廣義上來說屬於神農架和巫山山脈,到最東邊跟荊山的餘脈相接)。
然後在一個白天的時間裡,就走八十里山路,穿過山區。最後再在入夜後走十幾裡平地,抵達宜都郡境內那處依然控制在漢軍手中的小渡口。
那個小渡口位於夷陵守將李嚴控制的防區,甚至都沒有名字。因為再往東、往長江下游,那些相對更大一些的渡口,諸如油江口、公安,都在周瑜的水軍控制範圍內了。只有李嚴堅守的城池以西的長江江段,才能安全供漢軍小船經過。
這樣的行軍速度,如果是正常的部隊機動,肯定是做不到的——部隊帶著輜重糧草帳篷被服,在平原上正常行軍,也就一天五六十里,絕不超過七十。如果是山地,就只會更慢。
不過,李素的部隊有內線作戰的優勢,可以不帶糧食也不帶帳篷被子,走到哪兒就吃到哪兒睡到哪兒,沿途李嚴和甘寧都會盡量補給招待,這才可以創造快得多的強行軍效果。
也正因為不帶糧食輜重,李素不用太擔心陸路行軍和水路行軍的後勤損耗懲罰,反正是走到哪吃到哪,那就全程都走陸路。
在夷陵南渡長江後,全程從武陵郡那崎嶇的、稍稍遠離長江南岸的丘陵地帶跋涉。從夷陵再到洞庭湖南端,還有四百多里路,加上之前當陽到宜都郡的一百多里,全程加起來六百里。
李素硬是隻用了七天,在臘月二十七這天,抵達了長沙與巴丘之間的洞庭湖南角。隨後又往北趕到巴丘,已經是二十八日下午,連忙歇息一夜恢復士氣和體力。
李素本人原本到臘月半的時候,都還在襄陽城裡喝著熱酒吃著烤、燉鹿肉,泡澡享福呢。但他這人也對自己夠狠的,需要他果斷吃苦的時候,他依然沒忘了吃苦的本色。
這八天裡,他在山區由下屬攙扶著徒步走路的里程,超過了二百里!還有四百多里不是特別崎嶇,可以確保安全騎馬,那他就還是騎馬。但反正從頭到尾一步路都沒坐過轎子,全軍也沒有攜帶哪怕一頂轎子,作為一個文官來說實在是非常難得。
到了巴丘,士兵們開始睡大覺養傷,他卻頂著疲憊,第一時間把甘寧叫來,查問敵軍近況軍情。
如果沒什麼異常,他也好立刻檢閱甘寧這邊的戰鬥部署、之前秘密配給的新裝備的訓練磨合情況,然後對後續的全域性戰役作出安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