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5章 首先排除一個正確答案,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一個數量級。
只可惜野戰中平射的機會極少,所謂臨陣不過三矢,那是連遠距離時的拋射都算上了,真正最後平射的可能也就一次機會。
而且野戰陣型厚,平射的話最多隻有第一排或者前兩排能輸出,後面的人為了防止射到戰友還是隻能拋射(第一排跪著放箭,第二排站著放箭)。
或者是裝填速度特別慢的弩,搞成類似“火槍三段擊”那樣輪流上前放箭、退後裝填。這就導致輸出密度較差。
攻城戰可以給遠端火力的持續輸出提供極大的便利,敵軍衝鋒過程中你射幾十輪的機會都有。可城池被攻破的案例依然比比皆是、守城弓弩對攻城兵的殺傷並沒有比野戰幾十倍的增長,這裡面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物理誤區——
那就是守城兵雖然得到了高度的優勢,而且不會被近身,但守城兵失去了“平射封鎖一條線”的機會,只能是居高臨下立體射擊。
城牆上往下射的箭都是打擊單一一個點的,又要瞄左右又要調上下高低,這個點沒蒙到就白射了。也正是這個物理原理,才導致守城方沒有對攻城方絕對碾壓。
而這個問題,其實西方世界到了大航海時代,就已經隨著工程幾何學的普及,被解決了——
西方人十六世紀開始造的稜堡,城牆高度降低了,因此可以在城牆前面、護城河對岸堆長長的緩坡,這道坡的長度基本上跟當時火槍的最大射程一致。
攻城士兵走到這個坡上後,就不再是水平往前走,而是在爬坡。爬坡的坡度跟城牆上守兵的步槍瞄準線始終是徹底吻合的,因此屠殺效率成倍提高。(見一會兒的彩蛋章附圖)
等於是原本在打戰地、吃雞之類的三維射擊遊戲,忽然簡化到了二維平面的橫版過關射擊遊戲,只要瞄個左右,左右準了必中,高低上下的維度被取消掉了。
那屠殺效率簡直槓槓的。
當然,諸葛亮沒有那麼多人力進行西方稜堡式的施工,畢竟東方的城池面積比西方大得多,造一道“跟城牆長度相同、寬三百步的土坡”,哪怕這土坡高度才一人高,土工作業量也已經比修城牆本身都大了。
所以,諸葛亮只是把這道切線坡的長度控制在五十步寬,跟連弩的射程相當,這樣一來單位城牆長度的土工作業量,就降低了30多倍(跟截面積成正比,斜邊縮短到6分之1,截面積就縮小到36分之1。)
加之諸葛亮這一年多都有參與修運河,土工作業的管理經驗很豐富,加固昆陽城時就順便分點人力做一下。
此時此刻,夏侯淵那些炮灰兵,就是這樣滿腦子懵逼和恐懼,死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麼容易死,為什麼對面的漢軍弩手個個都成了神射手。
連弩的命中率被拔高到了跟機關槍相似的程度,只是火力密度依然遠遜於機關槍——畢竟一個打十發就要換彈匣,一個能打幾百發才換。
唯一支撐曹軍繼續殺上去的信念,就是衝過這道羊馬牆,奪取掩體後再跟守軍抗衡。
可惜的是,漢軍在瘋狂輸出後,眼看有可能被近身,紛紛放棄了笨重的連弩,直接撤回城內。反正連弩很重,攻城方也不可能敗退時扛走,留在原地也不怕被搶。
不少曹兵熱血上頭,在幾個軍司馬、曲軍侯級別的軍官帶領下,試圖衝門奪門,結果當然是才跟進去幾十個,就被放下了千斤閘。
七八個士兵被閘成肉泥,筋斷骨折,衝得快被關在閘門內的曹兵當然也是被內甕城的火力射成了刺蝟。
剩下被關在閘門外的曹兵,還想立刻尋找掩體,這才傻了眼,發現這次見到的城防設施跟以前看到的完全不一樣,所有的掩體都只有朝外的一側,沒有朝裡的一側。城牆上的守兵,依然可以無死角地神臂弩點名射殺。
曹軍的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