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還是保留草場狀態,可以適度放牧牲畜,但是朝廷會派農政官員幫忙宣傳、統籌,告誡大家注意規模,

不要超過“四十漢畝草場放一頭牛或五隻羊”的規模,因為原本當地的烏桓和鮮卑人都是“遊牧”的,一個地方草吃完了就換個地方。

現在改成了“牧而不遊”,每戶人家草場都是固定死的,不讓再隨便遷移,這就要一定的數學工具輔助,算好養羊規模,免得夏天草旺盛的時候腦子一熱養多了、草消耗過快秋冬餓死。

按照朝廷的最新規劃,也就是每戶牧民不能超過十二頭牛馬或者六十隻羊的養殖規模。

漢末的遊牧民族,本來是不修牛羊食槽,也不會搞有組織地大規模割草囤積飼料、手動投料的。他們的生產方式都很粗放,全是讓牲畜自己直接在地上吃草。

現在改了不許“遊”之後,勞動強度當然要增加,朝廷的農政官員小吏也得下鄉講解,教大家打草青貯,甚至教人不能完全指望牧草自然生長,還可以撒點苜蓿種子。

總之就是漸漸把當地人民改造成完全定居生活方式。

不過,定居放牧的勞動強度雖然大些,比種田還是輕鬆很多。所以稅率肯定也要比耕種類的農業稅高一點,暫定是十五稅一。

也就是每戶牧民每年除了繳納糧食稅之外,還要上繳一頭牛或者馱馬,或者是五隻羊,作為實物稅。

這幾十萬牧民將來安頓好了、生產力走上正軌,大漢朝廷就可以每年多收幾十萬頭牛馬或者幾百萬只羊,對國力也是一個明顯的提升,將來就更不愁戰馬和耕畜了。

……

反漢的烏桓人已經徹底覆滅,所以大漢在東胡草原上做這些開拓部署時,本地也沒什麼人能反抗。

唯一能反抗的鮮卑人,因為去年冬天損失太慘重,丟了四成青壯戰力,也沒多少餘力。

只能是趁著大漢駐軍不注意的時候,或者透過哨探偵查、發現有拉扯出空檔,才過來騷擾破壞一把。

但張飛和趙雲也不是吃素的,有趙雲巡防設套,鮮卑人也數次中計,又復刻了一把“來了就跑不了”的慘劇。

哪怕趙雲用鐵騎兵的情況下、速度不足以完成對來去如風的鮮卑人的追擊,但他還可以只用輕騎嘛!

在雙方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這個時代的漢人騎兵,根本不需要仰仗鐵甲才能和鮮卑人血戰。就算雙方都是騎弓、皮甲,趙雲也是一樣絲毫不怵的。

鮮卑人很快就發現,已經擁有了充分草場和西域商路的漢軍輕騎,戰馬質量甚至明顯在鮮卑之上——

鮮卑人的馬匹,都是漠南漠北草原上的品種,並沒有中亞和中東地區的高階良種,而漢軍的馬匹已經經過了十幾年的東西交流,當然質量更好。

另外,隨著天下統一已經過去了十年,漢軍內部的軍工軍需部門,其實也有在慢慢自然發展、攀升軍工科技。

早在十年前,竄天猴火藥箭和原始手雷之類的兵器,就已經在軍中作為特殊環境下的作戰裝備使用了。

這十年下來,火藥兵器自然也有別的新玩意兒出現,這些東西未必是李素指點的,諸葛亮也沒怎麼介入,所以屬於完全“百花齊放”的自然推演狀態,很多東西未必真有實戰價值,還缺乏真正戰場環境的檢驗。

如果是數十萬人級別的大規模混戰,這種可靠性存疑的新武器,也不好拿來列裝部隊。但是幾千人上萬人級別的草原運動戰、騷擾戰環境下,給趙雲的部隊練練手、蒐集一些實戰資料,就再好不過了。

趙雲也就樂於見到東胡草原上這種小規模騎兵對抗,順帶給自己的搜剿部隊裝備了數百上千件集束竄天猴火藥箭、原始的竹筒火藥槍,改良後的手雷……

如果讓李素看到了,肯定會驚詫於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縱寵金牌妖后

虛妄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