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0章 策劃對曹賊的最後一戰,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章武四年最後這半個多月,就在劉備組織朝議討論土地交易強制登記制度、以及進一步組織群臣學習《儒法論衡》這一官方意識形態這些事兒中,悄無聲息地渡過了。

諫議言官彈劾丞相家人“沽恩市義”的插曲,實在都算不上一件什麼大事兒,只是鬧騰了區區幾天,就被揭過了。

說來也是可笑,那幾個跳出來指責李素的傢伙,還偏偏都是近年來剛剛爬進官場的年輕言官,而且還真就是圍標突圍上來的寒門士子——李素建議搞了科舉,讓這些人有官做了,誰知爬上來之後,其中就有個別特別功利心機的傢伙,想咬李素一口。

當然,這裡絕對不是在說寒門的人道德敗壞機率高,不懂知恩圖報。而是世家大族畢竟拖家帶口的,也要害怕押注押錯了被打擊報復,牽掛多膽子也就小了。

事實上,歷史上宋、明兩朝的御史言官,比之前的朝代更敢說話,多多少少也是跟科舉制有關的。

在世家豪強壟斷做官機會的朝代,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幹嘛弄得不死不休呢?官場上就容易形成大型利益集團,甚至變成黨人。這些人不會輕易得罪人,一旦全面開始得罪,那就是把敵對陣營往死裡窮追猛打了。

科舉上來的寒門子弟做了言官,則因為很多都沒有族人做過官,甚至都沒幾個親戚活在世上。他們就不太擔心噴錯了人之後被打擊報復。

尤其是科舉最初幾年,難度還不大,選拔競爭烈度不高,有些確實是運氣好偶然考中了,或者是說好了給世家圍標卻臨時上場變卦,就容易飄,覺得官位來得還挺容易的。

這時候再希望迎合上意、快速往上爬,就容易盯著位高權重的人彈劾,心中抱著一種幻想:

看那個誰誰誰,似乎大權獨攬,極為跋扈,陛下會不會其實內心挺嫌棄他、想敲打敲打呢?若是咱也敲打成功了,豈不是跟張湯、汲黯或者其他酷吏那樣迎合到了陛下的歡心?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賭中了就是一波肥。

……

彈劾丞相的奏摺,是臘月二十提交上去的。劉備看了之後,簡直是好氣又好笑,直接私下裡把李素叫去,當面調侃:

“伯雅,你興得好科舉,都四年了,現在後悔不?科舉取上來的,也有不知恩圖報的不知廉恥之士呢。朕是真沒想到,連你都有人彈劾。”

李素也不以為意,還要鼓勵劉備堅定信心:“有些人官迷了心竅,又沒有家族拖累牽掛,確實是會這樣的。

這說明科舉起到效果了,這種沒有家族支援、自己吃飽全家不餓的鰥寡孤獨都能有機會做官。臣恭喜陛下用才無類,多擢遺賢。”

劉備指了指桌上的彈劾奏章:“除了罷官,還想怎麼出氣?不過因言罪人,終究不好。”

李素也深以為然:“當然,臣不需要報復,更不需要因言罪人。把臣家人承諾全買百姓蔬菜的生意始末公佈一下就行了,臣的家人沒有什麼行商機竅需要保密的。”

劉備也反應過來了:“說得是,因言罪人不好,不過愚瞽之輩確實不勝任觀風言事之責。”

劉備下了這個評語之後,這事兒很快就處理了。

不過還真別說,在劉備本人表態之前,朝中很多中低層官員對這事兒一時間都是雅雀無言,似乎根本就沒聽說這事兒,也不表態。

這也是集權社會的通病吧,因為很多時候普通官員雖然看到的只是一個沒背景的小官跳出來咋呼,但他們不知道這些小角色背後是不是站著人,是不是某個大人物派來投石問路的。

居然還真有一些官員心中惴惴:難道是陛下也覺得天下已經穩了,嫌丞相專權專久了要敲打敲打?

當然會這麼動搖的,也就是各部侍郎以下的個別小官。而尚書以上、知道劉備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