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8章 禰衡語錄:李素,誤國庸奴耳!,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儼之外,蔡瑁順路拜訪的第二個名士名叫石韜,也是潁川流亡來襄陽的,也是歷史上建安初年回去投曹做官的。如今看劉備希望更大,他們才沒回去潁川投袁紹(潁川目前是袁紹攻佔,不是曹操的轄區)

但如果劉備改革選官制度後不給這些外地人機會,那他們顯然也是會走的。

蔡瑁一開始比較謹慎小心,也不說勸他們走,只是先請他們喝酒、跟他們聊近況,同情他們“今科沒得參考”的遭遇。喝著喝著,就感慨起李素這一套制度對於名士的不公:

“二位都已經是如此名士,分別是隱士司馬徽、大儒宋忠的得意弟子了,居然連官都沒得做,還得考試,甚至還不給考試機會!”

說到命運的不公,趙儼石韜當然也會忿忿不平,這是人之常情。可隨後蔡瑁見對方漸漸入港,就藉著酒勁慢慢提出:

“大家數年好友,都是體面人,兄弟不忍看著你們蹉跎歲月,咱蔡家還薄有家資,可以贊助你們移民回鄉的喬遷開支。聽說袁紹、曹操如今氣象也不錯,袁公重名士,曹公重實幹用人提拔快不走繁文縟節,賢弟何不另謀明主?”

趙儼、石韜等人肯定會好奇蔡瑁怎麼這麼熱情,蔡瑁自然也有一套準備好的說辭:

“愚兄雖是荊襄豪門,但缺乏北地至交好友。如今天下形勢舉國中分,東西二帝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在對面多些至交好友,也好分頭下注,無論誰勝出都保住富貴。”

這個說辭是完全沒有破綻的,畢竟只是勸走趙儼、石韜等區區幾個名士,對劉備也沒什麼損失、對李素的改革聲望也談不上打擊。

蔡瑁真正的目的,是弄走一批士子後,再找個刺頭把事情挑明鬧大,把影響弄得天下清流圈子內人人皆知,讓大家都知道“流亡荊北的名士紛紛逃離李素暴正”這個大新聞。

這樣,才能打擊到李素的改革力度,讓他投鼠忌器把爪子縮回去一點,或者是為後續武力對抗李素鋪墊條件、也向潛在的新主子展示肌肉,讓潛在新主子知道“我蔡瑁也是很有實力在荊北搞風搞雨的,只要我肯做內應,希望很大”。

所以趙儼石韜倒也暫時沒看出破綻,便接受了蔡瑁的好意,表示會考慮的,回去就收拾行李,看看能不能處置這幾年在荊州置業的產業折現以便帶走回鄉。

畢竟這是大事兒,也不好幾天之內定奪。

蔡瑁自然是熱情的表示:要賣房賣地換錢,愚兄肯定支援,不會趁機壓價坑賢弟們的。

先搞定了幾個“意向客戶”之後,蔡瑁順藤摸瓜,利用這些願意移民回鄉名士的同學關係、師門關係,把遊說物件蔓延到了其他“司馬徽、宋忠門下的北方籍貫名士”。

比如有個石韜的同學,名叫孟建,是汝南郡的,跟潁川郡也相鄰,也是個歷史上劉表不能用、建安初年回潁川投曹的。還有個叫杜襲的,情況也類似,被蔡瑁盛意拳拳勸說,也覺得這兒希望確實不大,動了走心。

(注:杜襲是潁川杜氏,所以跟之前已經投奔了劉備的京兆杜氏不是一家人。杜畿家和杜襲家都是早年來襄陽投劉表,後來回鄉的)

當然了,蔡瑁這一手也不可能屢試屢成,總有幾個沒興趣的,蔡瑁就及時收手,沒有再暴露更多關鍵資訊。

比如宋忠門下有兩個趙儼的同學,分別叫尹默和李撰,也是外地移民來荊州求學的,蔡瑁原本跟他們也不是很熟。但是喝了一頓酒後,蔡瑁就立刻放棄了勸說——

主要是蔡瑁發現這倆人籍貫居然是梓潼郡的……也就是從劉備的老巢益州來荊州找司馬徽求學的。

問起他們對於“今年不能在荊州考試出仕”的看法時,這二人直接說“是我等學業未竟,年少經驗不足,當再苦學一年,明年回原籍尋求機會”。

總而言之,蔡瑁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