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章 徵西將軍唯車騎將軍馬首是瞻,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丟下萬年公主這個嬌生慣養的拖累之後,回漢中的旅途,再沒發生什麼值得贅述的意外。
李素帶著四千五百軍隊、三百輛大車,九月初十從長安啟程,十四到陳倉,二十八日到南鄭。這兩段路程的距離其實差不多,但後半段是秦嶺山路,所以比渭河水路慢上三四倍。
蔡邕蔡琰父女都是第一次入蜀,看了秦嶺景緻不由感慨幾句“南鄭之地,真乃天獄”,隨後詩興大發,說些什麼什麼兮的寫景詩句。
李素也跟著和幾句“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應應景——也別覺得古人這麼說有多文雅,這些感嘆詞其實都是粗鄙之語,基本上相當於後世人說“臥槽!真特麼高!”
這一路上基本上不用帶軍糧,都是靠著朝廷敕命走到哪吃到哪,唯有在陳倉到河池之間那兩百里山路,部隊不得已帶了七天的軍糧備著,因為中途一個補給點都沒有。
而河池到沔陽之間這後半程山區,在劉備剛剛入漢中的時候,雖然也沒什麼百姓人煙。但好在劉備在年初春耕之前,就已經收復了這些地方。
魯肅借鑑遼東經驗、組織北方逃避羌亂戰事的流民百姓就地墾荒屯田。如今已經每隔十幾裡組織出一些山村。雖然山地灌溉困難、種不了高產糧食作物,但靠著免除山區墾荒百姓前五年稅賦,百姓們還是可以靠樵採山貨補貼度日的。
李素走的時候才五月底,當時還沒到收穫季,如今已經九月,他在外面趕路、辦事整整四個月,一路上看到那些屯田點收成都不錯,李素也按照劉備的法度,花錢問這些百姓買補給軍需,或者用食鹽跟百姓交換,儘量不盤剝這些生活在山道周邊村莊的百姓。
只不過換來的軍糧都不是什麼正經糧米,而是板栗、山藥、蘿蔔、各種野生水果之類的山貨,只能是現買現吃,無法囤積。
李素也發現,在這些山谷屯田點,只要不是冬天,蘿蔔能佔到百姓口糧的將近一半,也是非常不容易了,但誰讓蘿蔔可以在坡地上種呢。難怪歷史上日本那種山地國家,白米都是上供給大名的,農夫幾乎靠蘿蔔解決大半生計,蜀地的地理困難程度跟日本山區差不多,竟也不約而同自然選擇出了蘿蔔代糧。
蔡邕看到這一幕時,還非常詫異,忍不住肅然起敬:
“劉府君真乃至仁君子,愛民如子。居然給這些墾荒百姓免去稅賦徭役,即便大軍過境也不無償徵糧,只是用鹽鐵錢財買糧。如此,劉府君如何籌措軍需?”
李素微笑解釋:“蜀道之中,不比它處,運輸損耗,遠勝徵收所得,所以要儘量與民休息,減少徭役運輸。在漢中盆地種出四斛糧食,要運到長安只能剩一斛。所以半路上的一斛糧,事實上價值是遠遠超過南鄭縣城裡的一斛糧的。
將來如果沿著西漢水河谷,在這些原本沒人耕種的山坡地上,開出‘梯田’之法,大軍可以透過‘走到哪兒吃到哪兒’解決一部分軍需,不比大費周章先徵收上去賺?所以哪怕免稅鼓勵沿河谷墾荒,最後花錢買回來,朝廷也不吃虧。”
蔡邕好歹已經算漢末文人當中數學比較好的了,順著李素的思路往下稍微一算,就發現果然很有道理,不由讚道:
“賢婿真乃治世之才,老夫到了巴郡,定然也要設法借鑑,與民興利。聽說巴郡唯有江州、永安等沿江各縣相對開化,巴西之地板楯蠻比漢人還多。那些蠻人不耐稅賦,要是能想出不必徵稅而巧用板楯蠻民力的妙法,定然功德無量。”
李素隨口點撥:“這有何難?讓他們父子、兄弟之間,五丁抽一常年當兵,其餘四個正丁就免除稅賦,以親人的兵役抵稅,讓他們幫著養當兵親人的妻小。
如此,可大幅降低對板楯蠻的管理成本,也省去了先徵稅後發軍餉的複雜損耗。蠻兵在軍中只要給口吃穿就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