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章 吃完上家吃下家,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續齊全”問題,李素確實是不如董卓的,因為董卓本身就是一鎮諸侯,他的兵是自己的,何進召董卓的鈞命也是正式的。
而李素只是適逢其會就在京城,他的兵的所有權是徵西將軍劉備的,何進當初只能事急從權借調。而最關鍵的是,董卓進京前給朝廷覆命了奏表,說“臣請鳴鐘鼓進雒陽掃清亂黨”,而李素卻沒資格給皇帝回奏表章。
這些道理,禮法上都沒錯,但他還是覺得挺意外的:“丁原居然比董卓更想調我出京?丁原這是找死呢?他不怕我走了之後,董卓更加碾壓他?”
但隨即一想,李素就意識到丁原的盲區了:丁原是想借助朝廷規則的大義名分。因為他比董卓更早二十天到雒陽,以至於何進生前末班車封了他為執金吾。
所以,董卓雖也進京,卻沒撈到正式京官,丁原卻已經從幷州刺史變成京官。他滿以為李素帶頭做表率、就可以用“不是京官的都得走,是京官的才能留”擠兌住董卓!
至於呂布會被收買叛變,這是上帝視角才知道的,丁原想不到這一點,他也就膽子很大。
這妥妥就是“讓李素放棄宣稱,導致董卓也失去宣稱藉口”的P社玩家打法啊!
“這個蝴蝶效應真是越來越崩了,丁原居然會有膽子這麼想,感覺一切都沒法推演了。不過也好,我本來就要抽身,看看怎麼離開更體面一些吧。”
想到此處,李素終於開口:“既然盧公也勸我如此,我並無異議——大將軍生前本就只是準我半月假期,陰差陽錯才在京師多留。如若我走能讓董卓也走,何樂不為。不過,不知太后與陛下可準了丁原此奏?”
盧植鬆了口氣,開始時他看李素想了那麼久,還以為李素有了別的心思,他連忙答道:“今日朝會上並未准奏,太后似乎覺得局勢未定,不敢妄動。此事當然得你親自面見太后,主動請求願意離京,太后才好順水推舟。”
李素:“這樣不怕多生事端?若是太后念在救護之功,覺得我與子龍可靠,留著我們宿衛宮禁,如之奈何?”
盧植:“你就說這些兵馬本是徵西將軍自募之兵,若久留於京中,則與先帝中平元年‘令四方自行備禦’明詔相悖,恐令天下聚私兵之世族豪強惶恐不安。
今先帝大行不過四月,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我大漢以孝治天下,幼主自然不可猝廢先帝之法。”
李素聽得一愣一愣的,自己在綱常大義上做文章的本事還是嫩啊,在盧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到底是當了多年尚書的人,對於如何曲線制約皇權亂命太有經驗了。聖人之言微言大義說起來都一套一套的,難怪太后臨朝稱制還有那麼多決策會被懟回去。
五方各懷鬼胎,就這麼試探著推進。當天午後,李素就主動藉口入宮求見。理由當然是“說聽說上午朝會時有人提議趕他走,他來向太后表達‘願意走’的姿態”。
因為前天才救了太后,太后當然很爽快地答應了李素的求見,李素也帶了趙雲典韋一起去。只不過典韋長相兇惡,李素不希望他嚇到太后破壞心情,讓他提前一道殿門就留在外面。
何太后果然生出挽留之意,如李素所料想留他們下來保護宮廷,還承諾加官進爵,說什麼中郎將吳匡無能,趙都尉都能加為中郎將云云。
李素嚇了一跳,連忙表示不可因一時不足為外人道之功勞升遷過驟,免得外朝覺得太后賞罰由心,然後李素就用盧植教的藉口擠兌了一下。
何太后聞言,惋惜嘆道:“李卿,你走真能讓董卓也走?我聽說那董卓極為殘暴。昨日護送陛下回宮時,因宮中混亂未息,後來彙報說有一些宮女又被護軍裹挾走了……只是尚未查明。”
很顯然,這是董卓進京後,淫YU已經發作了,他雖然沒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