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7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刻刻注意地理常識的人才還是太少了。

國淵立刻恍然大悟,肅然起敬道:“是我疏忽了,竟然沒想到枯水對航道的影響。原來都督寒冬讓我們疏浚,竟另有深意,節約了大量的民力錢糧。”

挖航道的時候,要挖到水下兩尺深,和挖到水下一丈深,對漢朝的工程技術難度而言,後者的成本可遠不止前者的五倍,因為越到深水施工成本成倍增加,還容易淹死民夫,危險性很大。能節約民力已經是很大的功德了。

旁邊官員和小吏們聽了國淵的捧哏,對於李素徵發民力的怨言也少了些,大夥兒計程車氣也重新高漲,畢竟看起來這位新任庲降都督還是很體恤下情珍惜民力的。

小吏們紛紛給民夫鼓勁:“大夥兒加油幹,現在多挖一點,夏秋農忙的時候能夠少幹三四倍的量呢,都督不會虧待大家的。”

……

解決了路線、方法和士氣問題後,新的疑惑和矛盾,總會隨著施工的進度而逐步暴露。

李素親自在瀘水兩岸考察、督工、規劃,不知不覺忙了半個月左右,眼看就進入了臘月下旬。

隨著航道整治逐漸接近朱提,大軍和民夫深入無人區的深度也越來越遠。如此一來,不僅要疏浚航道,國淵的配套屯田規劃也越來越繁忙。

因為國淵被李素提醒、注意到了“冬季農閒水最淺、最適宜疏浚”這個關鍵點,那他後續的工作規劃肯定要圍繞著這一技術特徵降低“專案全生命週期總維護成本”。

在瀘水兩岸設定屯田點,讓屯田點的百姓不用向朝廷繳納稅賦,而是每年冬天農閒的時候把新一年淤積的淤泥淤沙挖走,用這種徭役代替稅賦,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節約航道維護費用,以後一勞永逸不用朝廷再撥款了,只要在瀘水兩岸每隔幾十裡養活幾十戶農民就行。

屯田點規劃的工作量一多,國淵也覺得壓力山大。

漸漸地,國淵帶頭領著一群小吏,在某一天晚上,跟李素商量起了信心和可行性的問題。

“都督,我們有一言不吐不快,還請都督為我們解惑,不然這些屯田百姓怕是不肯再被我們安置到如此深山之中了。

前幾天已經有數十個屯民當了流民逃回北方了。連我們從朱提郡就地找農夫移屯、白髮給他們新淤的江田,他們都不願意種,都想回鄉,哪怕故鄉離這兒不到兩百里,都不願意留在這兒種地。”

李素當時正在帳中對著地圖比劃、調整,聞言放下筆尺,意識到問題必須解決:“何以至此?他們是怕朝廷將來給他們免稅賦替徭役的制度不能落實麼?這事兒我正在給徵西將軍上書,你看我這都寫了一半了。

我準備建議設立一套允許益州治下各郡縣百姓,以縣或者鄉為單位,搞‘租庸調法’,允許稅、賦、役互代。蠻夷出兵之地,以兵役代稅賦。沿江整治道路、航運的屯田點,以修河、水利、裝卸貨物等徭役形式代替納稅。大家一定要相信我,徵西將軍仁義,肯定會批准實施的。”

國淵擺擺手:“不是怕徭役稅賦不能互代的事兒,是我們越修越上游,都快到無人區了。這些被移過來維護河工的百姓,怕從此生活在人煙隔絕的深山河谷裡,每天不是面對背後的大山就是面前的瀘水,他們也會思鄉的。

何況這瀘水在當地百姓心中,一貫被認為瘴癘之氣盛行,尤其每年開春,三四月份,瘴氣可以毒死一切渡河者,直至五月方能渡瀘。如果他們被挪到這些地方,沒有陸路可以出去,只有瀘水水路溝通,他們怕被困死在這裡,被朝廷拋棄。”

李素這才意識到關鍵點,他立刻反駁:“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朝廷當然不會拋棄他們,我們辛辛苦苦疏浚瀘水航道,為的就是將來貨通南海,有源源不斷的商旅經過。到時候他們屯田的鄉村,都會成長為碼頭津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窮鬼的上下兩千年

非玩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