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夠浪才能引誘敵人來越塔,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表到來前的荊南,並不是一片權力真空。
恰恰相反,這裡的格局,比別的地方更為前所未有地弱肉強食、不按官場規則套路出牌——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中平四、五兩年裡,長沙郡爆發了區星之亂,波及了荊南四郡。雖然朝廷任命了孫堅為長沙太守平叛,孫堅也越境把其他三郡的反賊殺了,但朝廷原本派到這些郡的地方官也都被反賊殺光了。
靈帝在黃巾剛爆發的中平元年,就聽何進之勸、下達過“令地方自行備禦”的詔書,而稍微懂點這道詔書解讀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朝廷要默許一切透過討伐反賊壯大起來的地方自衛武裝的利益。
這就是荊南“宗賊”勢力的由來。
荊襄九郡,南四郡和北五郡,在區星被滅的那一刻,已經進入了兩套邏輯。北五郡強的是世家,南四郡強的是土豪。
於是乎,荊南除了長沙以外的其他三郡,最近三年的地方官,幾乎都是表荊州本地人擔當,朝廷也只能順水推舟承認地方上的自表。
張羨,就是荊南宗賊的頭號人物,歷任桂陽、零陵太守。雖然如今名義上只管零陵,但實際上桂陽郡也聽他的調遣。
關羽出峽、抵達西陵時(宜昌),面對的就是張羨和金旋的抱團聯軍,這兩人似乎頗有唇亡齒寒的覺悟,知道關羽來者不善,無法獨力抵擋。
除了這倆郡級的抵抗者之外,其餘縣級宗賊勢力就更多了,為代表的的主要有南郡本地的華容賊貝羽、巴丘賊蘇代,全都知道不能讓關羽衝出三峽,紛紛從各自的根據地縣西進,先來拒險要守城阻擋,等待張羨、金旋的援軍。
可以說,整個荊南除長沙外,其餘三郡的地主自衛武裝都被動員起來了。
不過,關羽似乎覺得這樣也不壞——要是這倆都是“大漢忠臣”的話,關羽身為偏將軍、漢中太守,還不太好意思下毒手。如今還是190年年底,打討董諸侯和漢室宗親都是會狂跌外交的,容易犯其他諸侯的眾怒。
畢竟現在還不是討董聯盟內部隨便混戰搶地盤、師出無名的徹底亂世。“率先發動內戰”的惡名劉備絕對不能扛。
寧可擴張慢一點,也要把這個惡名丟給劉岱橋瑁、袁紹公孫瓚、袁術劉表先去扛。等這些人“首倡內戰”後,劉備再去“我們被迫拿起武器,殿興正當防衛”。
而既然金旋、張羨這哥倆一個是“擁董分子”、一個是“脅迫朝廷承認割據事實的宗賊”,那黑吃黑也就沒有心理障礙了。
奉劉表之命幹掉,再還一半地盤給劉表,已經很對得起劉表了。
……
十一月初二,西陵城下,關羽軍大營。
關羽挾連降巫縣、秭歸、信陵等縣的餘威,在此豎起大旗,招降納叛,廣纜豪傑義士,為後續的攻城戰做準備。
當然了,他的大營裡不光要立自己的旗幟,也要立“巴郡太守蔡邕”的討董大旗。雖然蔡邕是個讀書人,不會打仗,此戰更是一個兵都沒派來,但關羽軍的糧草是從巴郡官倉裡拿的,蔡邕有出糧美名,當然要立旗。
立了蔡字大旗,還有利於廣招賢才呢。這可是執掌太學和東觀多年的天下大儒,讀書人逢此亂世,誰不想投奔蔡邕啊。
所以關羽也不急著攻城,出兵之前大哥劉備和軍師李素,都關照過他:此戰除了要在長江三峽出口搶佔一個穩固的橋頭堡據點,更重要的是把徵西將軍的仁義美名和求賢若渴形象散佈出去,讓渴望明主的荊楚賢士發現劉備這個明主的存在。
劉備也知道,蜀道太艱難了,就算中原大亂,北方混戰,中原士人南遁,多半也只會被荊州吸納,得荊州裝不下了,或者確有獨特隱情,人才們才會不遠千里溯流而上、穿過長江三峽去投奔蜀地諸侯。
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