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章 釣魚城圍城,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會更長、需要的守衛士兵也會更多,最終這個賬還是算不過來。
但釣魚城是一個從零開始的純軍事要塞,原本就有農田,所以是個例外——釣魚城只有東牆北段可以被進攻,其他八分之七都是嘉陵江沿岸的懸崖地形,所以多圈地並不會導致需防禦周長的增加、也不會導致所需守兵明顯增加。
劉瑁有城中地圖,他知道此地東西長十二里,南北寬平均是三里半,呈骨頭狀兩端粗中間細。但東邊半座城是釣魚山,太崎嶇,劉瑁身邊又沒穿越者,是沒法開墾這些地方的,連種蔬菜都不行,所以集中了城內的建築用地、倉庫用地。
西邊半座城相對平緩,也就是有三里乘六里面積的農用地,大約摺合後世六千多畝(兩萬多漢畝)。因為不會做梯田,這些地裡有一小半相對坡度太大,只能種種果樹蔬菜。統統折算完,大致相當於一萬五千漢畝糧田的補給糧。
“漢百畝可養活五口壯丁,一萬五千畝就是八百兵士的口糧,再省著點也只能給一千人吃。現在城裡有七千人,邊種邊吃,也只是把存糧消耗速度延緩了七分之一……”
劉瑁心中算著賬,這道簡單如小學三年級“一個水池灌水三小時灌滿、放水八小時放空、邊灌邊放要幾小時放滿”數學題的計算,在漢末卻是《九章算術》裡的高難度題。劉瑁讓身邊的錢糧長史幫著算,算了好久才算明白。
沒辦法,漢朝種田科技的落後,是歷史上後世南宋守將王堅可以在釣魚城堅守三十多年,而劉瑁卻不行的重要原因。
後世南宋可是要靠半壁江山養活近億人口,但漢末全國才五六千萬人就已經進入馬爾薩斯陷阱了。所以宋朝的精耕細作程度,是漢朝人不能比的,宋朝一個壯勞力敞開了種,基本上也只能種漢朝農民三分之一的土地,漢朝種田技術太粗放了。
所以,在需要“節約使用土地、精耕細作提高單產”的特定環境下,漢朝守軍就沒法種田自給自足,更何況劉瑁因為收容了劉璝的潰兵,兵力規模本來就膨脹超過了釣魚城的自給自足臨界線。
更何況宋朝人會開梯田,漢朝人不會,釣魚城內的有效耕地面積都差一倍不止。
一直圍下去,遲早餓死,這個大前提是無法逆轉的。
所以,劉瑁必須另找生路。
“是將來再冒險靠水路,從江州運糧船到釣魚城水門接應,還是再想別的辦法?劉備軍的水軍實力也不知有沒有他們的陸軍那麼強,估計他們剛剛佔據嘉陵江沿線也不久,上游險灘又多、航道較淺,肯定是造不出大戰船來的。
我們江州水師有長江大船,仗著船好,應該可以彌補士兵不如劉備軍驍勇善戰的劣勢。罷了,到時候要是真缺糧,試試看冒險水路補充吧。只要補充成功一次,就能極大打擊劉備軍持續圍困計程車氣!”
劉瑁想得很清楚,圍城戰的關鍵不是真的把人餓死,而是向敵人傳達一個“我能餓死你”或者“你餓不死我”的訊息。只要這個數學模型推演假設能站住腳,那就會對推演不利的一方士氣形成重大打擊。
……
不過,劉瑁並不知道,劉備在讓關羽圍困他的同時,自己後方也遇到了新的問題,讓劉備不得不分出精力去處理和防守。對釣魚城這邊的軍事行動,也只能以繼續圍困斷糧為主,一時不會採取什麼白白填人命的強攻。
因為經過兩個月的蜀道遷延,“外面的世界已經開始討董”這個訊息,也總算是傳到了漢中,劉備不得不做出站隊。
作為位高權重的漢室宗親,討董是不太合適的,畢竟容易被懷疑為“有吳楚七國之亂的野心”、“想打著清君側的名號行篡位之實”,歷史上劉焉、劉虞也沒討董,只有劉岱表了個態。
但是,對於劉備而言,什麼反應也沒有,也不符合他忠義的人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