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小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戰爭與建設2,錯位時空之紅色紀念,揚州小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物理實驗室建設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
連線江北地區各主要城市的道路修建工作,也在抓緊進行。
江都油田原油提煉之後,剩下的瀝青全部被被收集起來。
雖然江北地區也建立了不少水泥廠,可是由於原料短缺的問題並不能夠支撐這些道路的修建。
所以,江都油田剩下的那些瀝青就成為了建設這些道路的主要原材料,目前修建的主要道路是由安徽合肥至揚州工業區。
主要就是將廬江的鐵礦石以及鋼鐵產品運往揚州工業區,另外一條道路是由安徽淮北至徐州,再連線整個蘇北的大動脈。
這條公路主要是將徐州以及皖北地區的煤礦輸送到蘇北各地的發電廠以及鍊鋼廠。
他們也是為了給發電廠提供充足的燃料,以保證工業區以及各大城市的居民用電。
1940年的揚州地區已經成了整個江北工業化程度,以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甚至他此時已經是中國最具工業化代表的城市。
不但各種民生產業、普通加工工業已經得到長足發展,其軍工產業也是非常的強大,各種輕武器製造廠、火炮工廠、飛機制造廠、坦克,裝甲車製造工廠等等一系列軍工企業紛紛建立。
在鄉下以及小城鎮還有更多的小型加工廠以及手工作坊,他們解決了大批難民的就業問題。
整個江北地區的工業以及農業都是在快速發展,當然這些也花掉了王勇海量的經費。
看著自己耗費巨資,建立的這一系列民族工業體系,王永覺得還是非常自豪,非常驕傲。
畢竟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片農田,根本連一家像樣的現代化工廠都沒有,現如今整個工業園區有近300家各式各樣的工廠以及企業。
雖然比起歐美的那些老牌強國還差了很多,不過王永有信心在幾年之內將這種模式推向全國,讓中國快速地從農業國家邁入工業國家的門檻。
王永不但建立了很多重工業工廠以及軍工廠,他還在輕工紡織業裡面下了很多心思,從後世弄來了幾條完整的七八十年代的生產線。
又從後世弄了很多培訓人員操作的教學影片,讓工人們加緊學習,爭取早日可以上崗。
整個江北地區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就連與他們相連的河南湖北等邊界地方,也開始慢慢開始聲稱他們自古就屬於江北。
特別是大別山地區安徽與湖北交界之地,當地的屬於湖北的農民開始進去安徽六安,強行拉走了那些農機站下派指導農業生產培訓的工作人員。
搞得這些農機站的工作人員哭笑不得,你要說不給他們指導培訓,人家就和你急。
告訴這些農民此地都屬於湖北地界了,可人家老百姓不答應,人家信誓旦旦的說他們這裡就屬於六安,自古以來就屬於六安。
農機站人員不給指導培訓人家就不讓走,即使鬧到當地縣政府與警察來了都沒有用。
得知這個訊息的王永,倒沒有覺得這是一件壞事情,這就說明江北施行的政策以及相配套的指導培訓工作,在各地是得人心的。
最後決定只要人家當地人願意,各地農機站就可以發放糧食作物種子,工作人員前往田間地頭指導培訓。
不過前提是當地人必須真心實意,不能是打著幌子來騙取糧食種子,抓到了必須嚴懲,取消當地的惠農政策以及接受培訓的資格。
一時間與江北地區交界的各地,紛紛宣稱他們屬於江北,應該也要江北派遣工作組下來指導。
有些離著邊界數十公里的村鎮都宣傳他們屬於江北,各個省界的,縣界的界碑一夜變一個地方,有點地方界碑一下子前行了近百公里。
當地的官員因為懾於江北強大的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