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溪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 未央殿前月輪高(上),千秋盛世錄,藍溪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孤月高懸,夜霜覆瓦。
太后高高地坐在交泰殿中,她的身體微微地顫慄,是憤怒,亦是恐懼。
這種恐懼是伴隨著她丈夫的死而產生的,太子戰死沙場,承景作為年幼的皇位繼承人一直頗受猜忌,太后也一直如履薄冰。而她以為承景登基後一切都會改變,然而並沒有,一個小小的擺夷居然敢派刺客行刺!
如果今日沒有書顏和夏茗…太后護甲的尖刺深深地刺進自己的手心裡。
她坐在交泰殿的龍椅上,那是平常承景坐的,眼前沒有設屏風;獻恭站在她的右手邊,臺下跪著右相,周圍的左相和御史大夫皆惴惴自立,殿內寂靜嚴肅,彷彿凝固了一般。
“是庸王?”左相問道。
太后剛想發火,眸子流轉,細想一番,壓住怒火,心有餘悸地柔弱道,“三個賊人只留了兩個,由天牢裡的審訊官分開審訊,都指認是受庸王指使。眾卿家若是不信,傳他們問話也是可以的。”
“皇上如何了?”劉玄見皇上不在,擔心問道。
“皇上暫時是沒大礙了,只是被嚇著了。只是那個擋刀的小丫頭,怕是凶多吉少。”太后回道,鬆開手中的護甲,手心已經出現了點點嫣紅,她悄悄背過手去,不讓獻恭發現手上的血跡。
“擺夷賊人豺狼之心,在匕首上下了毒。”
獻恭忽然正言道,他壓著怒火看著腳下的張蠶。
“庸王世子命斷九重城,庸王若是想為世子報仇,不是不可能。”有人道。
“可臣聽聞,刺客行刺時悠然公主也在,庸王行刺,沒有考慮過悠然公主嗎?”又一人問道。
“庸王若是考慮到悠然公主,如今便不會把公主一個人留在九重城了。”左相不等太后回話,便插嘴道。
“有沒有可能…”劉玄猜測道,“擺夷人見行刺失敗,便把罪推給了庸王。”
劉玄見眾人不語,便繼續道,“當年興帝用反間計拆了擺夷和百越的和盟,安撫擺夷,對戰百越,可那之後擺夷被我們壓制幾十年,擺夷王心裡不可能不恨。”
“這個可能本宮也想過,只是…”太后的聲音響起,“擺夷不過一個小小的附庸國,無任何強兵良將,寶乘良駒,這樣的小國,是斷斷不敢做出謀害大周天子這等蠢事的。而庸王與擺夷交往甚密…更何況,庸王的野心,在場的都是朝中的老人了,不會不知道那件事吧,興帝千遮萬掩的事。”
夜風瑟瑟地吹進交泰殿,吹的窗稜上的明紙呼啦啦得響。
“那件事,臣略有耳聞。”劉玄道。
“那便請劉卿給在場的眾人都說一下吧。”太后指示道。
劉玄挺了挺身子,復而開始陳述道,“那年太子,也就是愍帝剛剛戰死沙場,東宮無主,國之大變,興帝還沒有立當今聖上為皇太孫,興帝諸子便起了李代桃僵之心,其中庸王最為明顯。不過…”劉玄停了一下,才繼續說道,“說是明顯,其實也不過是眾人根據後來興帝對庸王的態度而猜測的。傳聞興帝那次召見庸王時屏退了左右,怒斥庸王。”
“這件事情老臣也聽過,但總覺得流言擾擾,半信半疑。”有人插嘴道。
“流言擾擾?”劉玄問道,“若是和興帝的反應連起來,就不會覺得流言擾擾了。人人都道庸王那次召見後臉色不好,並且庸王也被興帝趕回了封地,還將庸國劃小了,並且下詔,庸王無召不得回京。”
獻恭聽完後壓住臉上的慍色,心頭卻豁然明朗,難怪庸國如此得小。
“原來如此。”獻恭喃喃道。
劉玄言畢後,太后長嘆了一口氣,瞬間眼眸裡充滿了淚水,悲憤道,“本宮那日也是見眾王好容易聚在一起,正好一同樂一下,沒想到會生出庸世子落水此等禍事。說到底,悠然有錯,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