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溪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九月寒砧催木葉(上),千秋盛世錄,藍溪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月初二的早上,野雲萬里,太后和皇上一起在九重城的朱雀門送燕王回國。
來天京的時候燕王只帶了五千燕軍,回去時只帶了三千,餘下兩千精兵留給獻恭佈陣王畿,太后歡喜,賞了燕王不少金銀綢布,糧食寶駒,恰恰這些東西正是燕國要的——燕國雖大,但地北偏冷,糧的量與質是遠遠比不上九州各郡的,而燕國又是久在戰事,燕王很清楚,燕京已經沒有多少存糧了。
燕王坐在自己高高的戰馬上,帶著一車車賞賜和三千大軍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天京。
書顏和獻恭一直陪著燕王的車馬走在最前,走到了天京的遠郊才送別父親。
且說另一邊的朝堂,登基一月有餘的承景已經習慣了每日的早朝。
每日卯時隨著隆隆的鼓聲,大臣們魚貫有序地進入未央宮的九華殿。自己坐在龍椅上,因為母后訓政的關係,身後的右側擺了一張鳳椅,椅子前頭垂下一張珠簾。
有時早朝過後,承景會和左右丞相與御史大夫一起在九華殿後的交泰殿討論軍機。
軍機之事太后也一定會在,她總是坐在承景身邊,面前一扇屏風,侍女冬芽站在承景和自己之間,方便傳遞。
“太后的意思,是要和百越議和?”右丞相張蠶執笏作揖問到道。
“是,”太后的聲音從屏風後傳來,“不知眾卿家意下如何?”
“當年七王之亂,百越趁亂搶佔陽阿平陵,一度陳兵九江。興帝繼位後,數次征討百越,到如今還有陽阿被佔著,若是議和,恐怕陽阿就…”御史大夫劉玄說道。
“張相,你是丞相,你來說說興帝征討百越的情況。” 身後的更漏一點一點滴下,太后把玩著手中的護甲,道。
“是。”右相張蠶頷首道,“興帝登基後的次年,乘德元年,興帝派越王率軍七十萬,號百萬,進入幽州九江,與百越廝殺,終於奪回九江。乘德三年,越王和姜王率軍奪回大半平陵,乘德五年年末,百越天災鬧荒,興帝用二十萬擔糧食換回了平陵剩餘地區和部分陽阿,至此百越佔領了大部分陽阿。昔年…愍帝戰死陽阿之後再也沒有大規模的興兵討伐,但陽阿和百越的邊界,小規模的衝突摩擦不斷。”
“正是因為愍帝之死,興帝才會念念不忘陽阿。”劉玄道。
“本宮也不敢忘了愍帝,畢竟愍帝是本宮的夫君。”太后的聲音冷硬,承景不禁向母后那裡望了一眼。
“臣,臣只是想說,興帝從來沒想過要棄置陽阿。”劉玄作揖頷首道。
“依劉卿的意思,是不贊成議和?”承景問道,殿內的香有點重,加上地暖,承景有些倦倦的。
“恕臣斗膽,不贊成。”劉玄直言不諱道。
“恕臣多嘴問一句,議和一事,眾王可知道?”一人問道。
太后聽後悅然道,“秋獮那日本宮已經詢問過眾王的意思了,眾王都沒有甚麼異議,都贊成本宮和皇上與百越議和。”
太后說完後殿內一片寂靜,太后便又開口問道,“劉卿,本宮問你,今年收成如何?”
“灕江大水,灕江下游的九原和蘭陵均成了澇區。”劉玄的眼中閃過一絲不甘,道,“收成,不好。”
左相心中明白,便道,“此外北部匈人不斷騷擾邊界,又有傳聞西夏在已在欒陽關集結兵力。雖說欒陽關那裡有一個姜王,可姜王畢竟還有自己的羌關,一王守不了兩關,不可大意啊。”
張蠶又陳言道,“如今我們與燕國交好,燕王北守燕門關,九州的糧食馬匹,又勢必要送一部分給燕王。畢竟昔年…燕王…”
太后冷眼一對,殿內氣氛有些緊張,張蠶的聲音漸漸小了下去。
太后對劉玄道,“既然收成不好,形勢又如此嚴峻,哪兒來的銀子與糧草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