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溪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寒林空見日斜時,千秋盛世錄,藍溪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末,天京城裡開始吹起了涼涼的風,明湖的荷花開始敗了,碧綠的荷葉中藏著一個個碩大的蓮蓬,每日都有內監奉承景之命泛小舟採蓮蓬,因為映雪喜歡蓮子。
獻恭一個人趴在璇璣閣的書案上,懶懶地翻著一冊《九州繁錄》。
那是昔年九州面臨西夏侵吞之前,由先朝的眾大夫收集九州各種史學舊典,編纂而成的。只求成就一部囊括上下千年,包吞九州眾事的典學之作,意在有朝一日九州有幸得天命出一聖人驅逐西夏之時做復國之用。那書便是現在的《九州繁錄》,而那聖人便是如今大周的開國皇帝周聖祖。
璇璣閣的一側內室掛著一幅騎射圖,正座師案上尊著一枚小小的印章,底下的紅泥赫然列著“同道堂”三字。
這是從前興帝賜給承景的師父皇甫大人的,意寓君臣同道,不料承景不愛史書,皇甫老大人只好把這印尊在了璇璣閣,以求承景盡心學習,如今這一師一徒均不在閣內。
閣中焚著凝神靜氣的鳶花香,紫煙嫋嫋。
獻恭翻過一頁書,紙上的字密密麻麻的,墨跡也早已乾涸。
獻恭心煩,原本看著俊秀的小楷如今卻是張牙舞爪的,嘴裡的松子糖也沒了味道。
獻恭兩眼無神,忽而望見書中一句好話,想著要不要抄下,卻又發現面前硯臺的墨如同這書上的墨一般,都乾涸了,不由意興闌珊,只撇撇嘴,又翻過一頁書。
“恭兒。”太后步入璇璣閣,輕輕喚道。
獻恭聽聞,抬頭望見一人,那人正是自己的母后,母后從午後的陽光中向自己走來,面上一臉疲態,卻笑容盈盈。
獻恭趕緊起身,道,“兒臣參見母后。”
太后走到獻恭的書案前,將獻恭按回自己的椅子中,一臉慈愛道,“平日裡頭在璇璣閣外都能聽見你的讀書聲,近日怎麼沒有了?”
“暑天心煩,身子也懶。”獻恭暗暗道,復而望向太后,問道,“母后朝政繁忙,怎麼今日得空來看恭兒了?”
“許久沒見,想你。”太后伸手捏了捏獻恭的臉蛋,指尖又划向獻恭的青絲,獻恭今日束了一個弱冠之髻,和承景一樣。
太后看著眼前咫尺的獻恭,想起天涯之人,道,“如今看見你,彷彿是永遠也看不夠似的。”
“母后,恭兒才十三,離弱冠還早著呢。”獻恭笑道,太后與燕王約定好了,獻恭弱冠才能去燕國。
太后憐愛地看著獻恭,復而又看見了書案上的字,那是獻恭昨日抄的。
太后一眼就認出了那是西廂記裡的戲文,暗暗一笑,不氣也不惱,只道,“想顏兒了?母后也想。”
“不是這個…”獻恭低頭坦言道,他確實想書顏,但那卻是書顏剛走的時候,如今卻不大想了,二人只是常常書信往來。
“是皇兄。”
復而又抬頭問道,“為甚麼近日母后都不讓兒臣去見皇兄?”
“緣來是為這事。”太后訕訕一笑,眼神飄渺,道,“你皇兄要誦聖人之書,習先王之道,我怕你擾了他。”
獻恭聽罷將眼前的《九州繁錄》合上,不滿道,“母后這話騙騙旁人也就罷了,休要騙過恭兒。恭兒自小雖不是與皇兄同處一宮,但到底都是九重城長大的,皇兄不愛詩書典學恭兒又不是不知道。”
太后長嘆一聲,拖著長長的裙襬走到書案一旁的軟塌旁,坐下後方才幽幽道,“你哥哥就是託生錯了胎,若是與你顛個個兒,不是甚麼嫡長孫,只安安分分地做個李家子孫,即便成了紈絝膏粱,我也樂意。可他偏偏…這到底是大周的劫數啊。”
“母后,”獻恭立刻起身坐到了太后的身邊,靠在太后的肩上,安慰道,“母后莫難過,恭兒會輔佐皇兄的。”
“可你到底是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