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溪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千秋盛世錄,藍溪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廣德四年,如意四歲。
四歲的他被保姆劉氏抱出了天京,那是他第一次遠看天京城,以一個逃犯的身份;十三年後他回來了,以皇帝的身份,率領著千軍萬馬。
燕王林修能和莊王李顯瀞率軍跪在城前,叛軍首領李顯?和李昭的屍首被陳列在陣前,等待如意的發落,李昭的首級已被修能收斂在函中。
如意的目光越過九重城,落在景山上,餘光卻瞥著一邊的小山崗。
那就是明月崗。
延興二年二月初二,如意進京。
三月,如意祭天,立蘭陵蕭東卿女蕭九儀為皇后;封蘭陵蕭東卿為贊襄侯,輔政吳國;封秦國鹿元也為繼業侯;天下大赦。
私下裡,如意又牽了兩條紅線,鹿元也長女旨婚莊王;而一直觀戰的晉國汾陽王入朝歸順後,他的小女兒旨婚給了蕭順。
但皇帝的活兒沒有牽紅線那麼簡單。
適逢延興二年是三年一次的京察大計,所謂京察即各郡郡守監軍自陳政事得失,然後由如意召見敕裁;大計則是其餘官職的才守政年由九卿評斷,三公複核。但此時因如意初登基,對官職任用尚不熟識,且歷次的京察均由梁王代裁,致使如意伐梁時不乏有人隔岸觀戰,甚至有膽大妄為者敢暗通梁王。此類若不嚴懲便是塑投機鑽營,弄權納賄之風,所以如意採納了維正的意思,九州各王除燕國莊國和姜國外,其餘國同各郡的所有的京察和大計都由如意親自召見敕裁。
九重城也等著如意去熟悉它。
在如意的記憶裡,自己知道的,似乎只有母親的宮殿;母親的宮殿總是在夜裡,點著許多蠟燭,直到一個夜晚,燭火反噬,便所有的全都化在了火焰裡頭。
如今的九重城再也不是他記憶裡頭張開大口的巨獸了,它甚至有些綺麗。
九重城裡種滿了石榴樹,初春正是枝條抽芽的日子,城中的瓊樓玉宇巍峨靈秀,長橋複道宏偉勢勢。此景映著朝陽,遠處的景山的秀林從沉睡中甦醒,明湖一片平靜。
九重城曾經歷過大火。
那是百越人放的。
當時齊梁二王駐紮城外,百越人意圖逃走,為了不被追上,那夜便放了沖天的大火。梁王進駐天京後,藉著迎回獻恭的由頭斷斷續續地重修過。
現下如意也接過了擔子。他有時站在未央宮前,有時立於景山上,有時駐在明湖邊,又有時會在綴尚軒裡,想象著他應該會有的時刻,想象著他的父親興帝。
但他最愛的,還是璇璣閣。
維正常常在璇璣閣給他講書,論君臣之道,剖絕古今是非。
這日的璇璣閣裡,如意正召見完厭次郡的郡守,那人退下後如意起身直了直身子,走到了一幅地圖前,那圖是維正派人畫的。
圖上有著起伏的山脈,綿延的水道,還有國與郡,城與鄉,這是九州的地圖。
“厭次。”如意的目光落在了那個郡上,道,“厭次山高產馬,上川有鹽礦。”
“正是。”維正從屏風後走出,道。
屋頂的雪化了,匯成涓涓細流相嬉而下,如意問道,“那日我問了先生一個問題,先生回答了‘是’。我問的是,‘他日九重城登基後,燕國白佑不奉旨,是不是也要懲?’”
“燕臣不奉旨,當然要懲。”維正道。
“這怎麼懲?白佑是燕臣,燕國勢大。”如意擔憂道。
“皇上懲不了燕臣,那就只能懲燕王了。”
“燕王朕就更不敢懲了。”如意的手指劃過燕國,那是一塊平原,上頭伏著幾脈山,山的後面便是連綿無涯的草原,那曾是匈人的草原。
如今是九州的。
燕國太大,他不敢懲;燕王林修能,他更不忍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