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二章 從心學到科舉,我要做閣老,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晚坐松簷下,宵眠竹閣間。

清虛當服藥,幽獨抵歸山。

巧未能勝拙,忙應不及閒。

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

六一泉在孤山之南,又名竹閣。

宋哲宗元佑六年,蘇東坡與惠勤上人曾在此地一同哭吊歐陽修。

徐言陪著錢德洪一路行來,見到蘇軾題的《六一泉銘》很是感慨。

“登孤山而望吳越,歌山中之樂而飲此水,則公之遺風餘烈,亦或見於此泉矣。”

錢德洪揹負雙手,吟罷指著身前的竹子道:“乖徒兒,昔日陽明先生格竹子格出心學來,你便沒什麼想法?”

徐言苦笑道:“學生哪裡能和陽明先生比較。”

“陽明先生謫居龍場時環境很惡劣。他時常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聖人處在他的環境會如何做。”

徐言思忖片刻道:“這可有些難度。孟子他老人家是貴族,孔子他老人家就更不用說了周遊列國收徒無數。似乎沒人像陽明先生那樣倒黴。”

“聖人只是會適應環境。”

錢德洪毫不猶豫的點道。

“陽明先生正是悟出了此點,才有了之後的心學。”

徐言覺得錢老先生說的很有道理,好不容易有機會探討心學,他自然不肯放過。

“敢問恩師陽明先生是如何看待朱、陸學說的?”

“朱子透過經書得天理,之後才去實行。陸九淵透過靜坐得天理,再去實行。二人都認定知行是有先後順序的。而陽明先生則認定知行合一。這便是最大的不同。”

錢德洪和聲解釋道。

“陽明先生不也提倡靜坐嗎?”

徐言追問道。

“那可不一樣。陸九淵提倡靜坐是希望從心中得到真理。而陽明先生提倡靜坐是因為世人心浮氣躁。他只是希望人們能夠透過這種方式平靜下來。所以陽明先生與陸九淵的心即理是完全不同的。”

稍頓了頓,錢德洪接道:“陸九淵提倡修養,朱子側重學問。為朱、陸爭是非是枉費心力。陽明先生既不否定朱子之說,也不對陸象山先生的心學有敵意。陽明先生認為應該公正的看待朱陸異同。”

徐言若有所悟。

“所以,學習陽明心學最快的方式是什麼?”

“其一,立志。”

錢德洪侃侃而談。

“不想做聖人的學生不是好學生。要想學透心學,必須下定決心做聖賢。”

“其二,勤學。為師不是跟你說過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學習才能提升品格。”

“其三,改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其四,責善。朋友之間要經常以責備的方式勸善。”

徐言點了點頭。

“學生明白了。”

“乖徒兒,你離悟道還差得遠呢。”

錢德洪似笑非笑道:“不過也不要緊,你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

...

重新回到孤山書院,徐言便又開始用心讀書。

可沒過多久,不甘寂寞的錢老先生便湊過來,非要給徐言出題目。

他出的題目很簡單,只有四個字:後生可畏。

光看題目似乎是讚揚後生了不起的。實則不然。

題目出自《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這題目的字面意思實在太簡單了,簡單到徐言都懷疑錢老先生為何出這麼一道題目。

該不會是敲打他吧?

見徐言一副狐疑的表情,錢德洪解釋道:“年少之人足以積學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孽欲青春

畫孤城

海王的日常生活

一劍走偏鋒

四合院:淮茹未婚孕,娶妻徐慧真

呼應

出獄後,迴歸都市無敵手

當如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