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章 三徐開泰,我要做閣老,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說近來浙江文壇名聲最盛者,自然非徐言莫屬。
一首首絕美詩詞信手拈來,直是把風頭出盡。
斷橋桂集上作的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見”更是把他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無數才子名士紛紛慕名前來,想要和徐言結社。
孤山書院一時熱鬧了起來。
對此徐言自然是樂得見到的。
孤山書院屬於那種典型的實力大於名氣的地方,書院的師兄們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他超喜歡待在裡面的。
能夠靠自己的名氣帶火孤山書院,讓師兄們沾上點仙氣,徐言頗是自豪。
來到人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
直到一日宗臣與徐中行結伴而來,讓徐言大吃一驚。
這二人皆非等閒之輩。
徐中行是湖州長興人,正德十二年生。
宗臣是南直隸興化人,嘉靖四年生。
徐中行雖然比宗臣大了整整八歲,但二人結識已有數載。
這二人後來同在嘉靖二十九年科舉中登科,後與王世貞等人結社,史稱後七子。
二人算是慕名前來,要以詩文會友,和徐言暢談一番。
徐言自然不好拒絕,把二人迎進書院。
時值金秋佳節,院中灑落一地金黃。
三人圍坐石桌間,品茶吟詩好不快哉。
徐言對二人的詩詞還是很推崇的,思忖了片刻主動道:“子輿、子相兄皆是大才。不知對如今文壇詩壇怎麼看?”
這一問可正是對了二人的胃口。
三人中以徐中行最為年長,他率先說道:“如今大明文壇其風靡靡,絲毫無陽剛之氣。長此以往,令人憂心。在某看來不作詩文則罷,若作則應向前朝看齊。所謂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徐中行提出的這個觀點在大明並不陌生。
李夢陽、何景明等人曾經倡導過復古。
後七子不過是其延續罷了。
但在這種靡靡之風下,能夠堅持提出這個觀點也是殊為不易了。
宗臣聞言頻頻點頭,接道:“子輿兄說的不錯。詩文自然要有詩文的味道。想那無病呻吟的詩句聽來真是令人作嘔。”
相較於徐中行,宗臣的觀點更為激進。
因為他的偶像就是詩仙李白。宗臣常常模仿李白的風格寫詩,雖然不可能作出那種流芳千古的佳作,但在嘉靖年間也頗是賺的一些名望。
讀書人嘛聊著聊著就耐不住性子了。
徐中行見秋色絕美,隨口吟道:
“秋高葭菼大河回,病起層樓雨色開。滄海白雲陪下榻,中原落日見停杯。
一官已負陶潛興,九辯誰憐宋玉才。因憶吾儕燕市裡,每逢佳節便登臺。”
宗臣也不甘示弱,沉聲道:
“閶闔天門夜不關,酒星何日謫人間。為君五斗金莖露,醉殺江南千萬山。”
徐言見二人“來者洶洶”,且都盯著他看,知道自己若不拿出一首佳作來是不行了,遂沉吟片刻道:
“鸕鷀荷葉滿秋煙,太液滹沱處處連。
碧浪半湖雖似鏡,銀鞍十里不如船。
堤同隋苑能栽柳,歌欠吳姬憶採蓮。
不為無魚思故國,他鄉風物本悽然。”
三首詩作罷,自然免不了比較。
徐中行、徐言作的是七言律詩,宗臣作的是七言絕句。
從字數上來看,宗臣是有些吃虧的。
但若是論氣勢,宗臣的詩作卻是絲毫不落於下風。
其最後一句“醉殺江南千萬山”頗有幾分李太白的意蘊。
嘖嘖,不愧是在青史上留名的人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