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二二章 決定封禪,帝婿,蜀中布衣,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非魏卿家覺得四海未定?“
“目前九州平定,四海昇平。”
“難道覺得百姓錢穀不夠豐厚?”
“非也,大唐百姓還算安居樂業。”
這一問一答話到這裡,李世民頓時露出了不悅之色,冷哼出言道:“既然如此,那為何你卻要反對朕前往泰山封禪?”
魏徵雖然個子矮小,臉黑猶如包公,但口氣卻是猶如沉雷劃過,震得大殿嗡嗡作響:“陛下,古之帝王名聲的大小,在於他道德水平的高下,而不在於是否到泰山封禪。從隋代大亂以來,天下干戈不止,浩劫不斷,我大唐雖然統一天下平定九州,但也連連用兵烽火不休,如今雖然滅東土厥,平吐谷渾,掃高昌國,在外取得赫赫戰功,但就是實而論,國內百姓也只堪堪溫飽過了幾年好日子而已,如今皇帝要去封禪泰山,必定會勞役百姓,多用糧餉,舉國又大起波瀾,所以老臣反對。”
餘長寧暗暗偷笑道:這魏徵當真也算一個老實人,竟連這些話都敢明目張膽地說出來,若非皇帝老丈人天縱英明,仁愛之國,遇到夏桀商紂那樣的暴君,說不定立即便被拖出去砍頭了。
李世民眉頭皺了皺,心平氣和地開口道:“魏卿家,封禪並非朕喜好沽名釣譽,而是向天下彰顯我大唐取得的文治武功,既要有盛世之實,也要有盛世之名,況且即便是車架萬騎前去泰山,朕也會體貼萬民不會鋪排浪費,難道這你也要反對?”
魏徵依舊正色拱手道:“老臣反對。”
話音落點,李世民鼻子都差點氣歪了,雖說魏徵不是第一次給他如此難看,但李世民還是覺得在群臣都贊同的情況下,魏徵如此反對實在有些太過分了。
此刻,吳王李恪突然出班奏道:“父皇,前往泰山封禪不僅是天心所向,更是民心所向,兒臣經常與齊王書信往來,齊王多次在信中說齊州的百姓仰慕聖天子久矣,曾上萬民表請求天子前來泰山,魏大人如此固執己見反對封禪,不知有何不能告人的目的?”
李恪口中所指的齊王名為李佑,乃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領齊、兗兩州,而泰山便在兗州境內,聽見連齊王都如此說了,不少大臣又是紛紛出言附和李恪之話,使得魏徵更顯孤立。
面對李恪的指責,魏公卻沒一絲動怒,拱了拱手便退回了班內。
見狀,李世民暗暗鬆了一口氣,一拍御案定策道:“諸位愛卿,朕已決定明年開春之時前往泰山封禪,彰顯我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請尚書省以及齊州都督府做好封禪籌備,屆時朕將率領群臣前往兗州泰山。”
“微臣遵旨。”大殿中頓時響起了一片允諾之聲。
下得早朝,群臣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宮殿,口中還興奮地議論這前去封禪的事情。
餘長寧眼見魏徵一人踽踽獨行離開殿門,連廊下食都沒吃便準備離開,不由頓升好奇,疾步迎上拱手笑問道:“魏大人,難道賓滿樓做的廊下食不和你的胃口嗎?怎麼現在就走了?”
魏徵眼見是餘長寧,不禁露出了驚訝之色,淡淡笑道:“非也,只是今天心情有些憋悶而已。”
餘長寧第一次與這個千古盛名的諫臣單獨在一起,心裡不由有些激動,笑道:“其實魏大人你也用不著如此多慮,千古帝王有哪個不想留下一筆功績刻在史書?陛下為之意動從而決定封禪也是常事。”
魏徵卻是苦笑搖頭,突然止住腳步正色道:“餘駙馬,你乃新晉之臣,卻不知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鋪張浪費若是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本官也是在提醒陛下不要好大喜功,浪費錢糧啊!”
言罷,他輕輕一嘆走了。
望著魏徵頗顯孤單的背影,餘長寧久久回不過神來,半響才嘆息道:“這個老頭兒的確有些大題小做了。”
來到鴻臚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