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三二章 昭陵玄宮,帝婿,蜀中布衣,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此言,餘長寧心裡止不住的失望,但是李世民接下來的一句話立即又讓他為之心花怒放。

李世民捋須沉聲道:“朕將你留在長安,一來是準備讓你擔當國之重任,二來是因為高句麗已經護送漢和公主前來大唐,相信漢和公主鑾駕不久便會抵達長安,你與漢和公主本是名正言順的夫妻,自然應該留在長安等候公主。”

李世民之言等於是預設了瑤瑤的身份,餘長寧自然大喜過望,不過旋即又有些猶豫地開口道:“陛下,微臣乃是長樂公主殿下的駙馬,若是事先沒有得到公主的同意,只怕公主會大發雷霆。”

“這事朕已經與長樂說過。”李世民輕輕一聲嘆息,接著又說道:“長樂的個性很是倔強,死也不肯退讓一步,朕雖然是她的父皇,但你們夫妻之間的事情也不好多管,所以也是無可奈何,但願你能想出一個兩全齊美的方法,解開這一個死結。”

一聽李世民言語中無可奈何之意,餘長寧不禁大感鬱悶,明白了這事主要還得靠自己,只得拱手應命道:“微臣遵旨,回去之後就去找公主殿下商量。”

李世民微微頷首,突然輕聲提醒道:“長樂已經去了位於九嵕山的昭陵,所以你也不用去公主府了。”

餘長寧聞言一愣,略一思忖點頭道:“微臣這就出發前去九嵕山。微臣告退。”

李世民點了點頭,見他轉身離去之後,這才喟然一嘆道:“但願你能夠勸得長樂回心轉意,若是因為國之利益犧牲長樂的婚姻,朕實在問心有愧啊!”

……

出了皇宮,餘長寧孤身一人離開長安朝著九嵕山而去。

此刻剛到辰時,官道上的行客旅商絡繹不絕,華麗飛馳的馬車,迤邐而行的牛車,熙熙攘攘的人流,平坦通達的官道一片熱鬧。

餘長寧縱馬飛馳毫不停歇,胯下的黃鬃馬神駿非凡,猶如一根離弦的利箭般直往前衝,黃昏時刻便已抵達了九嵕山下。

九嵕山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位於離長安城西北數十里的醴泉縣境內,山勢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

九嵕山山巒起伏岡峰橫截,東西兩側層巒疊嶂亙及平野,均勻地分佈著九道山樑,把主峰高高拱舉,古代把小的山樑稱為嵕,故得名為九嵕山。

大唐立國之初,李世民帶兵征戰多次經過九嵕山一帶,非常喜歡九嵕山的挺拔奇絕和美麗風光,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危,臨終之時,對李世民叮囑後事說:“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

此言不難聽出長孫皇后節儉不事奢侈之風,李世民遵照長孫皇后的遺言,在皇后崩逝後,把她臨時安厝在九嵕山新鑿之石窟,陵名昭陵。並決定把昭陵也作為自己的歸宿之地,等他駕崩後與皇后合葬。

到得山腳,立即有守陵甲士前來盤查餘長寧的身份。

餘長寧也未下馬,將自己隨身攜帶的魚符丟給了為首軍吏,沉聲開口道:“本官乃鴻臚寺卿,天子帝婿餘長寧,奉帝命前來乾陵覲見長樂公主殿下。”

為首軍吏仔細地勘驗魚符驗明無誤後,將魚符雙手奉上還給了餘長寧,拱手畢恭畢敬地開口道:“公主殿下鳳駕正在山腰木屋,經過繞山的棧道便能抵達,駙馬爺徑直前去便可。”

餘長寧拱手致謝,打馬行至山邊小道,翻下馬背便沿著石道上山而去。

昭陵玄宮(墓穴)建在九嵕山南坡的山腰,由於玄宮前面山勢陡峭,來往不便,造陵者順山勢架設了一條丈寬棧道,懸絕百仞,左右盤旋,繞山百丈,才能到達墓門。

這條棧道乃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