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七八章 謝氏後人,帝婿,蜀中布衣,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刻,時才那名商人帶著一個老年文士匆匆而至,張口便說道:“先生,你快給我看看那字畫可是王羲之的真跡。”
老年文士點了點頭,步履蹣跚地走了過來,細細地端詳著那幅《兩謝貼》,看得半響,突然激動開口道:“真跡,絕對是王羲之的真跡,大家看看這字畫,文字時草時行,間而有之,體勢間雜,但又和諧統一,絕無生硬造作。用筆之輕重緩疾,極富變化;而字勢略方,以見骨力。若非王羲之,絕難有此等筆力。
那商人聽得頻頻點頭,謝千仇也是面有得意之色,看來這樁交易算是快要塵埃落定了。
見狀,餘長寧終於忍不住了,微笑上前開口道:“老先生覺得此乃王羲之真跡,但在下不以為然,這幅《兩謝貼》乃後人臨摹之作,雖然字畫功底深厚,但臨摹始終就是臨摹,算不得真跡。”
此言一出,周邊圍觀看熱鬧的人們全都露出了無比驚訝之色,那商人更是驚得瞪大了雙目,有些不確定地問道:“這位公子,不知你從何得知此乃臨摹之作?”
一絲驚訝之色從謝千仇眼中一閃而過,他冷笑開口道:“閣下好大的口氣,竟說我這幅《兩謝貼》為後人臨摹,實在是不懂裝懂,胡言亂語,大家不要聽他之話。”
古之大師字畫真跡一般都不會輕易示人,且收藏家們很多時候也是秘而不宣,時人根本就不知道字畫的具體形貌,只能憑字跡來辯解是否出至名家之手。
而《兩謝貼》的作者王羲之兼善隸、草、楷、行各種書體,一幅《蘭亭序》共有二十多個“之”字,每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可見辨析這位書法大家的真跡難度該多麼的大。餘長寧出生現代,雖然王羲之的真跡早就失傳於世,泯滅在了浩淼的歷史煙霧中,但唐代臨摹《兩謝貼》的作品較多,他曾在《中國書法全集》中見過這《兩謝貼》,所以還是能從一點知道謝千仇這幅字畫乃是臨摹的贗品。***:各位讀者,新年將至,蜀中布衣在這裡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祝願大家羊年行大運,快樂每一天。
感謝大家一年來對《帝婿》一書的支援,藉此機會布衣也真誠謝謝給《帝婿》訂閱、***、打賞的朋友們,為回饋大家的厚愛,布衣決定將在春節期間進行一次更新大爆發,權當過年禮物答謝大家,讓你們一次看個爽,具體爆發時間視存稿而定。希望各位一如既往地支援《帝婿》,支援蜀中布衣,過年期間多訂閱,多***,多打賞,2015年有你們陪伴,《帝婿》將更加精彩美麗。(以上文字不收費,寫在正文之中,是方便各種渠道閱讀《帝婿》的讀者都能看得見,包括看盜版的讀者⊙﹏⊙,碼字幸苦收入不高,請各位還是來創世中文網支援布衣吧,布衣拜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