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火中取栗【下】,古色古香,元寶,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中取栗,楚星說出來這個詞的時候,大家就已經明白了到底是出現了什麼事情,這其實確實是一種做舊的手法,確切的說這是一種對字畫做舊的一種手法,而且這種手法包含有兩個環節。
其中的一個就是做舊如新,針對一副作品,一副價值不菲的真跡,不想讓別人認出來這是真跡,於是就用一種特製的蠟油塗抹在字畫的一個地方。用這幅宋徽宗的作品來驗證一下的話,那就是說這幅作品其實是在印章處被動了手腳了。
做舊如新,把特製的蠟油塗抹在真正的印章之上,這蠟油到底是什麼顏色,其實就是要看這幅作品是什麼顏色,在這個時候,這種特製的蠟油被塗抹上之後,風乾三天。
這三天不能夠短,短了的話,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但是也不能夠長,長了的話,蠟油可能會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而前功盡棄。三天後,塗抹蠟油的地方就是和整幅畫作的空白的地方一個顏色了。
外人是很難看出來這個地方還有一枚印章的。
這個時候才是第一步,第二步其實就是用手指在燈火上面烤,烤到一定程度就均勻的在蠟油處按壓,用力要均勻,要小心翼翼,太輕了,起不到作用,太大了,這幅畫就算毀掉了。
這就是火中取栗為什麼是古董行的一種禁忌的手法,這中手法一個比小心,一件寶貝就可能報銷了,毀掉了,因此極少有人會用這種手法來處理一副字畫的。
但是如果處理的好的話,那效果也是相當的驚人的,這種手法其實相當的雞肋的一種手法,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當然,如果是處理的好,最後真正的印章就會徹底的消失,真正的融合到這幅畫裡面去,然後再使用一枚假的印章蓋上去,這樣子的話,任誰看到這幅作品的時候,第一個印象就是這幅畫作是一件贗品,首先印章都不對。
而楚星其實遇到的就是一件用火中取栗的一件寶貝。
當然如果是說有行家能夠看出來這幅字畫是火中取栗處理過的話,那在這樣子的一個事情上面其實事情急哦蘇後比較的簡單了,只要是按照楚星這種手法,均勻的把上面的蠟油給去除掉,結果就能夠還原這幅作品的廬山真面目了。
當然,這種手法其實也是因人為宜的,如果是說手法不夠純熟,處理的不夠好的話,那也是能夠一樣的把這幅字畫給毀掉的。這才是火中取栗真正的關鍵的一個地方的。
處理不好,整件作品就算是報銷了。火中取栗雖然是說對字畫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對字畫的毀壞機率也是相當的大的。
這個時候常坤還是不肯認輸,心中怒火沖天,漲紅著臉,如同發狂的公牛一般咆哮說:“不可能,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誰會白痴到用這種自殘的方法保護這幅徽宗墨寶啊,這位分明就是對徽宗墨寶的破壞。”
其實常坤說的這些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火中取栗這樣子的一種手法從出現之後就被人譭譽參半,行裡面的人對這種手法是又愛又恨,後來,這樣子的一種接近自殘的一種手法也就慢慢的不為人知了。
但是畢竟還是有人會記住這種手法的。楚星則是非常的肯定的狠狠地回擊說:“為什麼不可能,別說這件作品了,難道常先生忘記了,在歷史上面那件清明上河圖其實也是被人用這種手法處理過的,只是說那個處理清明上河圖的人手法不到家,一件國寶中的國寶就這樣子的被毀掉了,一分為二。
想來清明上河圖其實是一分為二這樣子的一件事情常先生應該不陌生吧。”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的傳世之作,國寶中的國寶,歷代傳承有序,不管是皇家還是私人儲存,哪個不是小心翼翼的對待這件國寶啊。最後完好無損的傳到了清朝皇宮,被末代皇帝溥儀給帶出了皇宮,後來溥儀又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