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賣個知府要一萬六百四十兩銀子
葉還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章 賣個知府要一萬六百四十兩銀子,你起個名吧,AI說:哎呦莪去,葉還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喵了個咪】說:好玩。可以寫一篇《清代賣官制度與官員素質問題研究》報告了?
【哎呦莪去】回答道:是的。【論文】清代賣官制度的弊端與啟示。清代賣官驛馬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官員選拔制度中的一種,是由政府主導,透過公開的程式、資格、名額和只級阻制來確保宜號的表和能力。然而,事實上該制度也存在著種種弊端,本文將對這些弊端進行分析並探討其中的啟示......
【喵了個咪】說:據說,是外官好,可以有權有錢!
【哎呦莪去】回答道:是的,您所說的很對。
所謂“外官”即為地方官,清代捐納制度規定,一般民間人士要想透過捐納的方式成為官員,必須滿足一定的資格限制。
其中,文官需要具有貢生、監生等以上身份,而武官需要具有武生員,俗稱武秀才等以上身份,才有資格報考捐納官職。
除此之外,在職的官員、因過失受過處分或革職、因病休職者,也有資格報考捐納官職,並不受資格限制。
這也是為了保證選任的公平性和制度的完整性而特別設立的例外規定。
這樣的捐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官員選任的質量和民間資格的平等,同時也要求官員在任期內保持一定的政治道德和表現。捐納外官最高不得過於四品,這樣的正印官僅知縣、知府、道員三種而已。
【喵了個咪】說:請繼續!
【哎呦莪去】回答道:這些職位都是屬於地方政府管理層級比較高的職位。
而對於軍官而言,最高也只能捐到四品將軍官,含總兵、遊擊、提督、將軍等職務。
在捐納制度中,官職的等級和銀兩數也是成正比的。銀兩數越高,官職的等級就越高。
一般來說,捐銀兩數最高的官員可以捐到縣令級地位,但是這也需要評選官認為其能力和德行足夠出色,才能獲得相應的晉升機會。
在清朝道光七年規定,道員要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知府要一萬六百四十兩銀子。
【喵了個咪】說:請繼續!
【哎呦莪去】回答道:可是胡林翼是兩榜進士。在清代,兩榜進士是清朝最高的科舉成就,是官場上的高階知識分子。
一般來說,兩榜進士有著較高的地位和聲望,也會受到許多特別優待,如獲得內閣書記等高階官員的賞識和提拔,進而留用於中央政府機構,並被授予應有的官職級別和地位。
因此,兩榜進士通常不需要透過捐納官職來提高官位。
他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實際表現和才華來獲得物質利益和政治地位的提升,而不必藉助捐納制度這樣的渠道。對
於優秀的兩榜進士,由於他們得到了聖君的青睞和重用,通常他們會得到優先提拔和特別賞識。
當然,即使是兩榜進士也有可能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
【喵了個咪】說:可是胡林翼是犯了錯誤的官員?
【哎呦莪去】回答道:是的,因為過失被黜落,或者由高官職降為低階官職,都會使得一個官員的仕途受到很大的影響。
尤其是在清代,官場上的機會和危機都非常不穩定和複雜,一個官員的命運經常會受到各種意外因素影響,這使得他們的職位和地位變化無常。
如果一個曾經的紅翰林跌落到內閣的小官,他的仕途可能真的堪憂,因為他失去了原有的聲望和地位,需要重新競爭和謀求上升。
此外,由於內閣官員的職業性質比較特殊,他們的晉升空間比較有限,很難像內廷官員或者地方官員那樣有更多的機會和路徑。
因此,一個曾經的紅翰林跌落到內閣的小官之後,仕途確實可能會長時間翻不過身來,最終沉淪下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